p;还有很多很多故事,此时一一在眼前浮过,往事并不如烟,这里有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快乐的儿童,活跃的少年,还有一起玩耍的发小和数十年的邻居。
宁北站在原地,凝视了许久,终于吐了口气。虽说眼前这些都在情理和意料之中,但先前还是难免有一丝期盼,此时自然也难免有一点失望,心里空荡荡的。
既有一丝难受,也有一丝解脱。
这里既是他的家乡,也已不是他的家乡。
“宁郎君,你家以前就在附近?”赵忠看了看他的神色,见他久久无语,问了一句。
“嗯,走,我们再到前面那个村子看一看。”宁北如此说道。
又走了一里路,这个村子人更少,只有七八户人家。
“大兄,我是过路人,请问这里叫何村?”宁北向地里一干活的中年男子打听。
“此地方无名,几家子都姓李,外人唤我等李庄。”
“哦,李庄,多谢。”
李是大姓,后世这附近十里,叫李庄,李寨的庄子都有好几个,也许这几户人家就是源头也说不定。
这附近也没有多少路可走,只有一条半丈宽土路崎岖地通向更远方,宁北转了一圈又回到先前的坡地上。
他再次凝望四周,直到觉得内心已完全平静之时,说道:“赵忠,走吧,我们回去吧。”
空手而来,空手而归。
此番一别,此生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来了,因为没有了纪念和牵挂的人,以前的成长记忆和牵挂大半都就此放下,埋葬在这里。
回到船上,离别前,宁北再次打量这四周情景和远方所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永别了。
宁北回到府里,没多久,得知他不在的这几天里,县衙送来一封请帖,邀请他参加今年的重阳砚山会,这也说明他如今的名气到了一定程度。
砚山很近,左右无太要紧的事,他如期和崔先生等人一起结伴而去。
这天来的人不少,比去年还多,大致聚在一起,各自三五成群议论纷纷,好不热闹。和去年重阳一样,一部分是读书人,另一部分是看热闹的老百姓。
不同的是,今年孟刺史也来了,既然他来了,其他大大小小官员自然也跟着来了不少。
宁北几人跟着看热闹。
“那三位是来自岭南道的贡士,还有旁边两位是江南西道的贡士,那几位是湖南诸州的,还有两位荆南道来的,剩下的几位都是我山南东道的贡士,不妨过去结识一番。”蔡助教指着前台几人介绍道。
“哦,还有外地来的贡士?”听到他这样说,宁北对那几位外地来的贡士很感兴趣,特别是来自岭南道的贡士。
“自然,南方各道州,进京赶考,大多会经过南夏,州府特意将最近过路的贡士一同邀请过来,联络一番情谊。
这些贡士皆各地才学出众之人,说不定明年或许往后就一朝登科,为官场同僚。”
看来这时代的官员也很懂得做官的道理,深谋远虑,这些还没有进入官场的贡士已经成为他们编制的关系网中的小鱼。
第533章 差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