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宁北很关心这些人的品行,根据大松的汇报,将这些人的情况都登记下来,并且向他再次强调。
品行不端正容易背主的绝对不能要,那些都是风险,说不定哪天自家就被坑了。
船改造好以后,大松带着手下人,在汉江上先练习了几天。这一步是必须的,船这东西,需要多人操作,很讲究之间的配合。
若是操作配合不好,万一翻了船或者撞上其他船和礁石,来个船毁人亡,那才是大麻烦。
终于他们玩顺溜之后,将准备好的已装箱的香皂盒皮蛋等货物装上船,一天早上王安远带着他的侄子乘船出发了,随同的还有赵忠。
王安远之所以带着他的侄子王康全去,也是没办法,当前手下太缺乏可靠的人手了。
宁北倒很想去,但是还有印刷的事走不开,再说家里事情也不少,需要有一个人在。
这是王安远第一次单独出门谈生意,宁北虽然有些不放心,但还是觉得自己没必要陪同。这一年来。
王安远在经商这行业也成长了很多,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这次出去开拓生意也算是磨炼。
这一趟计划的路程是顺着汉江往下,直到与长江交汇处的鄂州回返,目的是探探汉江沿岸各州县的情况,最好能找到几个稳定的合作商。
便于以后业务的开展。考虑到中间的停留和业务开展,预计整个来回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王安远走后,宁北晚上就住回了府里,白天到工场,下午回府里,两边来回跑。
八月的一天,宁北看到贞嫂和小七的婆娘在院子里缝制衣服,那衣服的胳膊腿都很细小,看上去就知道是为将来的婴儿准备的。
“贞嫂,现在就准备小孩子的衣服,也太早了吧。”
“宁北,你是男子,不懂,当前已不早了,趁当下还做的了,得赶紧做,再过上两月,手脚就不方便了,想做也做不了了。”贞嫂解释道。
宁北想了想,确实是自己不懂,贞嫂是当母亲的,这方面自然比自己明白的多。
这时代不比后世,后世小孩子的衣服啥的已经基本不需要自家做了,外面随时可以买到,不需要提前太多时间。
现在这时代基本都是各家女人亲手缝制的,到了怀孕后期,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了,那时候再做就已经迟了。
看到两个女人一针一线的缝制衣服,宁北这时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愣了会儿神,想起来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打毛衣,一个是缝纫机。
打毛衣这门手工艺似乎在这时代还没有看到过,估计这技术现在还没有产生,如果有的话恐怕早就普及开了,不可能从来没见过,这样反推应该是后世发明的。
还记得小时候乡下人普遍都穷,冬天买不起羽绒服,孩子们都穿的是毛衣加棉袄,也挺暖和的。
打毛衣这技术理论上很简单,自己小时候也好奇地研究过,当然是最简单的那种手法。既然想到这个。
宁北有将这个技术推广出去的想法,只不过打毛线衣前提必须要有毛线团,这个他好像也从来没有看到过。
第525章 需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