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娘子回到书房,拿起桌前的第一份信,这封信是宋郎的。
宋郎前次来信说自己已经不在饭府里做了,到了宁郎君新开的家工场,里面有铁炉和木工房,还有一家专门生产香皂的作坊。
这家工场也很神奇,采用水力驱动,生产效率极高,准备生产轿车售卖。限于工场的保密制度,这些在信中都不能细说。
通过之前的通信,林娘子也知道了很多新的词汇,比如生产效率,成本等,对那轿车也很好奇,不知道与一般的车有何不同之处。
可能还是出于保密制度,这次宋郎的信里还是没有多说工场的事,只是说到轿车卖的很好。
整个事都是他负责的,然后提到宁郎君打算改进印刷书籍的技术,另外倒是说了很多他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若是去年,林娘子是完全无法想象这些想法是宋郎提出来的,但这大半年来几次通信,明显能感觉到他的成长和变化。
这些变化过去这几年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从一个娇气的女孩子变成了掌管整个家庭事务的主人。
不同的是,相对于自己,宋郎似乎成长的更快,信中说的有些东西自己都不是很快能明白了。
当初自己狠心送他去南夏,现在看来完全是正确之举,离开了家乡才能更快的成长,当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宁郎君的教导和信任。
这一点宋郎曾多次在信中提及,上次宁郎君的回信中也曾说明过。
通过宋郎,林娘子也间接了解到了很多宁郎君的事,棋牌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宁郎君还复原了可以飞天的孔明灯,见到了大将军李军,还受到了奖赏。
同时结交了不少朋友,有一入侯门深似海的崔先生,有韩愈韩大家的侄孙二人,有前年的进土状元郑懈等。另外还写了《百家姓》,得了朝廷的贡赏。
在宋郎的几次信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宁郎君的敬佩崇拜之情,这人似乎无所不能,只有想不到的。
不想做的,没有做不到的。用宋郎的话说,宁郎君的话语里面带着一种神奇之力,往往只言片语就让人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
看到这里,林娘子抬起头,书桌前面摊着一张纸,上面用秀气的小楷写着一首诗:“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千秋功名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这首诗里面充斥着一种豪气和风雨过后的淡然,说实话,这首诗不像是一个年轻人能做出来的,感觉仿佛是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回首人生时的感悟。
对于这一点,她曾在信中提出过疑问,结果宁郎君回信直接承认这首诗不是他做的,至于是谁做的,读过的书和诗文太多,忘记了。
一想到这无赖之言,林娘子就气的咬牙,跟去年在南夏时的答复完全一样。
面前除了这首诗,下面还记着十句话,是元宵夜宁郎君当众说出的那些醒言警句。
每次看到这些句子,她心里都依然有些感动,还记得最开始见到的那次甚至差点落下泪来。
这几年,以
第516章 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