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给他们。”
目前工场这边只有宋良通文识字,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宁北对他寄予厚望,已经开始传授一些几何知识,宋良他也很乐意学习。
“哦,还有,我义兄的两个小亲戚要重点培养教导,对他们要求要高一些,严厉一些,若是他们不好好学习,你就告诉我,我来处理。”宁北希望能将这两个孩子培养成管理人才。
既然工场的生产已经平稳,宁北的重心开始逐渐转移到活字印刷的开发上,这也是早已在构想中的事。
活字印刷,对后世之人来说,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涉及到工程和批量生产的东西,成本和效率很关键,往往决定成败。
常用的汉字两三千,加上生活中会使用到的和典籍里面常使用到的总共至少五六千,也就是说单纯的常用字库就要有五六千可选用字。
再加上常用的字一个活字肯定不够排版使用,需要备多个,这样估计下来,一套字库的总字数很可能超过一两万个。
这还是没有包括所有汉字的情况下,已是个庞大的工程量,实际中可能需要多套字库,如此算更是难以想象。
在这方面,不得不承认西方字母文字的天然优势,区区几十个字母,笔划简单,非常适合印刷术的大规模使用。
历史上民间的文化普及,首先在西方大成,这是个重要原因,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定的基石。
没办法,象形文字就是如此,这是必过的几道坎之一。既然选了这条路,必须要想办法走下去,宁北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总结着一些注意事项。
实际上,就印刷术而言,并不只是包括活字印刷,后世还有一种很普及的印刷术——网印。宁北有次偶然见到过,原理说来很简单。
两层膜状物质,上面一层不透墨,下面一层透墨,两层膜贴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将上面一层镂空出想要图案,包括字形。
然后就可以作为模板印刷了,油墨会通过镂空的图案部分渗透到下面的纸张上,从而印刷出想要的各种图案。
这个技术说起来耗费的材料用量比活字印刷还要小,印刷的图案也更灵活,不限于文字等。但对材料的要求极高,关键之处在于两层膜状材料的选用。
下面一层好说,可以选用轻薄的丝绸绷紧就可以了,上面一层要求就比较高了,既要不透墨,又不能太硬要适合能轻易雕刻镂空,同时跟下层的丝网结合要紧密。
上面这层膜可以使用什么材料,宁北一时还想不到,但这不怪他,他毕竟不是印刷这行业的,以前从来没有关心过这方面。
他日常接触到的印刷都是激光打印,针孔点阵式喷墨等等高级印刷方式,唰唰唰一下子就打印出来了。
关于这个,他只能想着以后留个心,多观察一下什么物质比较适合,当前还是直接采用把握比较大的活字印刷。活字印刷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怎么制作活字,就是一个关键之处,涉及到材料和工艺,二者息息相关。
第500章 出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