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姑慢慢长大了,到十五六岁时,就吵着要去外面逛。
这在古代,大家闺秀都是不能出门的,就算要出门,也要事出有因,而且还要丫环,家丁陪着。
这一天,镇上有一个灯节。这个灯节很热闹,会有很多样式的花灯出现在灯节上,灯上还有灯谜,挺有意思的。
孟姑正在房间念书,丫环孟云兴冲冲地来到房间。
“小姐,小姐。”
孟姑眼睛从书上挪开,说:“阿云,什么事,看你兴奋的样子?”
“小姐,你还不知道吗?镇上有灯会,人很多呢,年轻的小伙子也很多……”
孟姑说:“每年都有,只是爹娘不让出门。”
“小姐,以前你还小,如今已到加冕之龄了,相信老爷不会管得那么紧,再说,小姐就不想去相一个姑爷吗?”
“你再乱说,我撕破你的嘴。”孟姑说。
“不让说,我不说就是。”
可是孟姑心里还真直打鼓,女子到十六了,正是怀春的年龄,再说,孟姑从小饱读诗书,象灯节这样文化意味比较浓的活动孟姑当然是很想去。
“阿云,陪我去老爷夫人那边。”
孟云想这回有门了,小姐一定是去求老爷和夫人。
孟尚德和冯诗梅正坐在起居厅里和一个媒婆交谈。原来,孟姑已到十六了,是该出嫁的年龄了。
孟姑听到厅里有声音,便止步。
“阿云,家里来客人了,是谁?”孟姑说。
“我也不知道,对了,我们在门外听听,不就知道是谁吗?”
“偷听他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孟姑说。
“那我们就进去,一看不就知道吗?”
“还是听听吧。”孟姑说。
孟云笑而不语。
里面传出了对话。
“孟老爷,孟小姐也到出阁的年龄了,该找个婆家了,清胜街的黄家,家大业大,黄家大公子年方20,长得是一表人才,才能也超群,和孟小姐真是天设一双,地造一对,黄孟两家也是门当户对。”媒婆说。
“多谢媒婆关心,不过,我们孟姑还小,不急。”冯诗梅说。
“十六了,还小啊,我邻家阿香才十四,都生孩子了。”媒婆说。
孟尚德说:“我就养一个女儿,一直是当男儿来养,可不想这么早就出嫁,再说,我孟尚德可是开明人,这孩子的婚事,由她自己作主,我们不包办。管家,送客。”
孟志强上前,对媒婆说:“请!”
媒婆只得起身,说:“告辞!”
等媒婆走远了,孟云说:“听老爷的口气,一定会同意你去看灯会的。”
孟姑没有回答,直往起居厅走去。
“女儿给爹娘请安!”孟姑两手放在左边腰际,行礼。
孟云也跟着行礼。
孟尚德笑嗬嗬的,说:“孟姑啊,不必多礼,快坐下陪爹娘娘说说话。”
“是,爹!”孟姑应了一声,坐下了,孟云立侍一旁。
“孟姑啊,最近在看什么书啊?”
“《淮南子》。”
“好啊,这是一本好书,里讲了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对了,也不要光顾着看书,有空去外面走走,见见世面,爹的生意迟早也是要交给你管的,老呆在家里可不行。”
“爹,娘女儿正有一事向爹娘禀明,今天镇上有一个灯会,女儿想去看看。”
孟尚德说:“好啊,不过,灯会上一定是人多,要注意安全,阿云,你和阿金一起陪小姐去。”
阿金是孟云的同乡,也是相好,能和阿金一起去看灯会,当然最好。
“是,老爷!”
“灯会,一定很热闹,我们跟过去看看。”空明说。
“是很热闹,也很有情调。”孟婆神说。
“我老家也经常举行这类活动,不过,名为经济文化交流会,实则是给年轻的男女们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
清灵说:“我猜啊,孟婆神在灯会上一定遇到了意中人,是不是?”
孟婆神说:“是情劫。”
空明说:“他们三个走了,我们快跟上。”
在镇上,这灯会是一年举行一次,每次三天,灯会上展出各式各样的花灯近千余种,象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等,所以既是一文化盛会,也是一经济交流会。
“小姐,去那边,那边很多人呢。”孟云说。
“你就爱凑热闹,我们还是边走边看,一路看过去吧。”孟姑说。
“就是嘛,这边有个花灯,很好看呢。”阿金说。
“我们就看看这个,看看上面的灯谜的谜底是什么。”孟姑说。
“这叫什么灯啊,小姐?”孟云说。
“这叫……”
孟姑的话被打断。
“这是宫灯。”
三个人循声望
第162章 花灯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