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就是从你们那儿进的。不怕您笑话,那张凳子就是我人生的第一家‘店。”
徐逸锦听了更有兴趣了:“一张小凳子上做生意,姑娘,你厉害!那怎么今天跑这儿开会来了?”
“阿姨,您听我说:那段时间我和穿制服的人天天‘打游击,他们来了,我拎起凳子撒腿就跑。有一次,我跑太慢,被一位‘制服大哥拦住了,他说:‘别跑别跑!现在有政策了,可以申请营业执照,再也不用跑了!原来,他们是刚刚成立的鼓楼工商所的工作人员,过来挨家挨户宣传新政策来了。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马上去工商所申请办证。1980年12月11日下午,市工商局陈副局长亲自将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交到了我手中,你看,就是这张!”
徐逸锦仔细一看,吃惊不少,那这张比小章手掌大不了多少的营业执照,编号居然是是“10101号,也就是说,小章一不小心就拿了个全国第一?对,徐逸锦没有想错,全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就诞生在东瓯,身边这位可爱的小姑娘就是这全国第一的主人!
那姑娘挺能说,继续开开心心对徐逸锦说:“我跑回家跟爸爸说:‘我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做生意了,这个‘证真生活!”徐逸锦知道,在东瓯方言里,“真生活”就是“真厉害”“真本事”的意思。徐逸锦拉过小章的手,由衷地赞美:“姑娘,你也‘真生活啊!”
而这次大会上,袁书记的讲话更是让徐逸锦和张姑娘感觉到“真生活”!
袁书记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东瓯农村已经出现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新事物——专业户和重点户,包括“主要劳力专门从事某项生产、其收入成为其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专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60%以上”的“专业户”,和“以家庭主要劳力或辅助劳力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50%以上”的“重点户”。据不完全统计,到1982年11月底,东瓯全市农村已有农林牧副渔传统农业中的“两户”5万多户,占总农户的4%,如果包括加工业、运输业、商业、手工业等多种经营的“两户”,则有近20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6%。“两户”的经营形式大体上有两种,一是集体某项生产承包给个人经营的承包户,二是在家庭副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庭自营户。作为东瓯农村改革中涌现的一个新事物,“两户”已经成为农村一大新的生产力,成为农村奔小康新的带头人。因受长期以来“左”的教条的束缚,以及无数次对农民的“割尾巴”运动,众多农村干部对“两户”心里赞成而不敢公开支持,广大农民则担心政策会变而心有余悸,不仅严重阻碍了“两户”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作为党的十二大代表,一定要坚定排除各种“左”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迷雾,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东瓯农村应该走的一条发展路子!
袁书记讲话赢得了整个会场热烈的掌声,小章都站起来鼓掌,还调皮地回头给徐逸锦看自己发红的手掌心。忽然,报到徐逸锦和小章的名字,她俩都被请到了台上,袁书记亲自给她们授了奖,宣布鼓励专业户、重点户“两户”发展的十项政策,徐逸锦知道,这一刻,公开吹响了东瓯农村千家万户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响亮号角了,启动东瓯千军万马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进程开始了!
第130章 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就是她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