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进京四 体制问题[2/2页]

明月出天山 江南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你说外因呢。”王夫之急切道。
      “外因有三,一是前几年天灾连连,百姓流离失所,而朝廷赈灾不利,贪官污吏横行,所以才有如此多的百姓造反,二是关外满清立国,雄兵数十万,对我大明虎视眈眈,而我大明国库空虚,军士羸弱,早已没了太祖时骑兵数十万横扫元朝时的雄风了。三是我大明学子每天只抱着这程朱理学,穷首好经,夸夸其谈,整天不知所谓,更本不懂务实为何物,还以为这满清是我大明是之前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呢。”
      “那你说大明还有救么?”王夫之听的内心惶惶,不知所措。
      周仁远摇摇头,落寞地说了一句:“我也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吧,看我这次进京能不能说动皇上。”
      “什么,仁远,你进京是专门要叩见皇上,不是为了送银两?”王夫之大惊。
      周仁远嘴角一笑,“你以为这十万两银子就值得我一个藩王的小王爷亲自护送?”
      王夫之又问,“你莫非心中已有救国之策要禀告皇上?”
      周仁远点点头,“正好,你来我帮写份奏折我要呈现皇上,至于皇上能不能接受那就是他的事情了。”于是周仁远叙述,王夫之下笔,直到四更,天蒙蒙亮,这份奏折才写完。
      一连几天,王夫之都很兴奋,他一直在回味周仁远的那份奏折,真是大手笔啊,思路开阔,条理分明,要是大明朝仁远老弟做皇帝就好了,百姓都会有好日子过了。这想法一起连他自己都很害怕,我这是怎么啦?天啊,我不该有如此想法。暗暗把这份念想压在了心底。
      而此时的周仁远萎靡不振地骑在马背上,迷迷糊糊的。
      “仁远”王夫之骑着马走了过来。
      “啊??又是你,而农兄,今晚咱们就别再秉烛夜谈了,马上要到京城了,我的好好休息了,你看我这黑眼圈。”周仁远现在见到王夫之就害怕,忙用手指了指眼睛。
      “呵呵”王夫之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行,这几天好好休息,到了京城咱们再聊。”
      “啊,还要聊?”周仁远差点从马背上摔下来。
      墨竹不高兴地说道:“小王爷,你这几天天天和王大人一聊就是一个晚上,你们怎么有这么多话说啊。”
      周仁远用马鞭敲了一下墨竹的脑袋“我们都是读书人,懂不?谁叫你平时不多读书,要不然我也可以和你整天聊。”
      墨竹摸摸脑袋,心里道“就你还读书人,写几个字还东倒西歪的呢,吹牛!”
      又过了三天,总算踏入了直隶河北境内了,周仁远的心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京城不远了,他想马上飞奔进京城,他也顾不得部下疲惫,吩咐下去急行军。
      这下车队和士兵在官道上忙乱的急速行军,吓得路人纷纷闪避,还以为北边满清又闹事了,这些人是赶去支援的呢。
      连续三日的急行军,前面已经看到隐隐的京城高墙了,周仁远反而慢了下来,叫车队在河边休整。他自己一个人在河边慢慢走着,思索着,毕竟他要见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了,他的心里出现了紧张和疑虑,他必须考虑和崇祯见面的每个细节和措辞,这样才能比较完美地达到和崇祯交谈的效果。
      王夫之来到了他身边,看了看他,“怎么,有点担心?”
      周仁远点点头,“说没担心那是假话,但是说担心过大,那也言过其实。”
      王夫之点点头,坚定的说道“嗯??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如果不成功,我王夫之也愿意跟随你回衡州,咱们一起干,为实现你心中的理想加油。”
      周仁远感动了,他太缺少朋友了,墨竹因为身份和见识的问题很多话不能和他说,而王夫之则不同,他的思维和见识是超越当代人的,和周仁远有很多共同的语言。
      周仁远握了握王夫之的手,也坚定的答道:“谢谢你的信任和支持,我们是朋友,是兄弟,为了理想加油。”
      “哈哈”两人都大笑起来。捡起河边的石头像小孩子一样扔进早已结了冰的河面,比谁的石头滑的远。墨竹一行人都奇怪的望了他们一眼,这小王爷真是厉害,连文质彬彬的王大人和他在一起时间一长,也疯了!
      这时前面来了几匹快马,领头的也是位太监,对着车队说道:“前面可是桂王府送银两的车队?”
      “是的,公公。”沈铁山答道。
      “快??快桂王府的小王爷在哪里呢,咱家可在这里等了好几天了,皇上都等着急了!”领头的太监着急问道。
      “我在这里。”周仁远从河边走了过来。“
      哎哟,我的小王爷,您快随老奴进宫吧。皇上都等的着急了,快,快上马!”老太监急忙把周仁远推上马背,一溜烟的进城了。
      高起潜则张大了嘴巴,震惊之后还是震惊,这来的太监可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秉笔太监王承恩,皇上在当年信王府的老人。这小王爷可是太牛了,连王承恩都亲自来迎接了,看来我在回禀皇上的时候也当心措辞了,别得罪了这个小王爷。
      “都赶紧的,王大人,你们赶紧随咱家进城,可别耽误了银两交接。”高起潜也着急了起来。车队开始移动起来,向这大明的最高统治中心进发了。

第12章 进京四 体制问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