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人伤亡。趁着这个梅雨季节的尾声,蒋书记要求全省动起来,站好最后一班岗,争取在今年的抗洪救灾上添上辉煌的一笔。
李郁江连声应着。挂完电话后,他起草了一份材料。递给徐思泽说:给向书记送过去,通知所有机关处室下午三点钟在大会议室开会。
文件写的正是关于岳永明传达的向达市学习的相关文件内容。
送去给向小臻的时候,他看也没看大笔一挥,写着:按李书记指示办,各部门配合。下面签着向小臻三个大字。
徐思泽接完文件正准备走,向小臻说:小徐,上午的事情我已经听说了。你和硕华都是办公室里的重要领导,要知道团结。今天我已经早王硕华谈过话了,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吧。要记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徐思泽点头哈腰的表示知道了。
望着徐思泽远去的背影,向小臻不由的叹了口气。
三点不到各部门的领导就陆陆续续来了个七七八八。李郁江说:向书记,这个文件还是你来作指示吧。
向小臻谦让着说:你来吧,李书记,这件事情是市岳永明书记亲自知会的你,还是你来比较合适。文件我叫硕华准备好了。你看看。
李书记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来。
王硕华看了一下会议室,冲向小臻点点头,意思是人来的差不多,会议可以开始了。
向小臻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说:大家安静一下,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想达市学习抗洪救灾的工作方法,站好抗洪最后一班岗。有请李郁江书记给大家作指示。
李郁江站起来冲大家鞠了一躬说:谢谢向书记,谢谢各位机关科室的同志们。达市今年的抗洪工作做的相当完美。这件事情要从今年三月份说起,我们西南省的蒋正德书记给中央领导拍着胸脯保证今年一定不让达市人民受灾。从北京回来以后,蒋书记茶不思饭不香,组成抗洪救灾研究小组,商讨今年达市梅雨季节如何防洪抗洪的方案。今年五月份蒋书记亲自带队在达市抗洪第一现场成立了指挥部。开始在各个可能泄洪的出水处修筑大坝围墙,二十四小时派人不间断的巡逻。在以往受灾最严重的区域组织人手修葺危房、破房,切实做到安全第一。在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发放救生衣,以防止突发情况发生。
顿了顿,他接着说:对于一些老弱病残孕,居住条件恶劣的,房屋修葺之后仍然达不到抗洪标准的,一律实行转移。把达市体育馆腾出来,作为临时安置点。人员安排上,组织当地部队、民兵、警察等作为抗洪第一线的人,每五百米一队人,实行信号通畅的联防战术,一个地方出问题,周边的小队立刻支援。
在这次的防洪策略上,我们的队伍可谓抢占先机,到目前为止我们达市的主城区还在。蒋书记很高兴,他说这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要求西南省所有地区,学习这种战略战术,站好几年梅雨季的最后一班岗。
今天开这个会的目的就是通报前线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响应蒋书记的号召,可能有人觉得我们学校地处高低不会有危险,而且历年来也没有发生洪涝的先例。没错,但是我们也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达市的抗洪我们虽不能出力,但是我们可以捐款,给哪些抗洪将士们买水买食物。另外学校目前也有多处积水,组织人手轮流值班也是很有必要的。
说完李郁江冲着向小臻点点头,意思是我讲完了。
向小臻说:李书记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吧。我们要做两件事情,第一给抗洪前线捐款,我带个头,捐一千。各部门负责人回去之后落实的人,把这个思想要重点宣传到各院系到每个学生。第二件事情,就是组织人手对校园里各个角落进行不间断巡逻,确保学生的安全。
刚说完,楼剑飞抱着一个捐款箱进来了。向小臻倒也不客气,站起来将准备好的一千元钱放进了纸箱。然后是李郁江,然后是张文忠。一个接着一个。
捐款倒真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但是组织人巡逻这件事情就有点门面功夫了。整个南部市历年来被洪水淹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而能源大学又地处南部市高部位的一个小山头上,要说被洪水淹了,那整个南部市都别想保住。
会后,向小臻安排郭振闵让他组织几组人对校园里进行巡逻。
徐思泽跟李郁江汇报道:李书记,这学生1号宿舍楼每年梅雨季节一楼的过道都泡在水里,要不然接着这次会议提议修葺一下?
李郁江斜了徐思泽一眼,说:等向书记做决定吧!
说着头也不回的上楼了。
实际学生1号宿舍楼的事情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几乎年年提,但是就是没有人站出来要为此事负责。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这么一栋楼要说在这个基础之上修葺一下,怎么着都得个一两千万,这个钱从哪里来?谁愿意去捅这个马蜂窝,这个事情办好了还好说,办不好那就是个狗皮膏药,贴你身上你就甭想起下来。
徐思泽突然觉得自己又多嘴了,这种老生常谈的事情年年提,年年都那样。你能怎么样?你要李郁江去捅马蜂窝,别人乐不得看笑话呢。
想着想着徐思泽也释然了,好歹自己不住那儿,随他去吧。住在里面的学生都不着急。
正想着电话响了,是何悦打来的,说晚上给徐思泽做几个拿手好菜。这个小妮子自从那次从李郁江办公室出去之后还是第一次给徐思泽打电话。他连忙说好。有人给做饭,多好的一件事儿。而且有些事情他也正想找机会去问问她。
可是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这天晚上真的出事儿了,还是一件捅破了天的大事。
第122章 抗洪救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