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1章 贞观十年[1/2页]

文德天下 三水于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了尉迟恭送来的手谕,双方的争斗平息的特别快,李世民几乎没有损失什么人手就搞定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留下的部署。而李世民的人,早就离开现场,原因不是别的,长孙缘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虽然李世民用了最快的速度赶回秦王府找万俟伤,但是长孙缘的身体还是气血两亏,相当严重。甚至见了红。李世民愣住了,“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告诉我?”
      这是他心爱的女人啊,如果就此离开,那么,,打下的天下,争取来的宁静······他,该和谁共度一生?李世民不能想象,这个没有长孙缘的世界,他的人生,还会有多少光彩?
      “万俟,本王命令你,救醒她。”万俟伤知道事态紧急,事况严重,否则李世民也不会对着自己下命令,应该是请求。然而,万俟伤没有回答李世民,“秦王殿下,恕在下无能为力。缘儿,想留住孩子。”
      李世民无言,不要了,我不要孩子了。女儿什么的我不要了,缘儿,你快醒来,好不好?你看,父皇都同意把皇位传给我了。你睁开眼看看,你不是说要看我君临天下的吗?
      长孙缘昏迷了,虽然万俟伤一再保证长孙缘没有问题,但是人就是一直没有醒过来。甚至于孩子有时剖腹产。也亏得万俟伤医术高明,这才没有弄死长孙缘。而长孙缘第二胎生下来的依旧是双胞胎,只是是龙凤胎,一个姐姐,一个弟弟。李世民没有给两个人取名字,只是给了封号而已。
      而长孙缘也在昏迷中,从秦王妃变成了太子妃,在从太子妃,变成名正言顺的皇后。李世民,君临天下。李世民每天都会去寝宫陪着长孙缘,尽管长孙缘一直睡着,好像看见了当初自己昏迷时的长孙缘,那时,她该是怎么样的彷徨,一个女人独自撑起所有,李世民爱惨了长孙缘。
      李世民不知道长孙缘为什么昏迷,只能等人自己醒,也许,长孙缘就这么一觉不醒也不一定。史上贞观十年(六三六)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后长孙氏卒,年三十六岁。史料记载:长孙后性情贤孝俭朴,喜好读书,经常与太宗商讨古事,并提出各种建议,对太宗有很大的帮助。长孙后曾经采集古代妇女得失的事情,编成《女则》三十卷。病重时,与太宗诀别,请求太宗重新任用房玄龄,并请太宗纳忠容谏,不要听信谗言,减省畋猎和营建,不要为她厚葬。十二月,太宗葬长孙后于昭陵,谥文德。太宗自制表序,立在墓旁。
      然而,这是历史上的长孙皇后,不是长孙缘,此刻的长孙缘正处在意识世界中,面对无尽的黑暗,长孙缘唯一能做的只能是保持意识的清醒,然后等待自己寻到出路。黑暗中,没有感觉,没有指引,不会累,不会饿,但是长孙缘常常停下来休息,长孙缘可不想因为急切而迷失在这陌生的世界。长孙缘相信,李世民在等着自己。
      贞观十年,长孙缘昏迷已经过了十年了。只是长孙缘醒来的时候依旧是四周黑暗,仔细看了才发现是四周的窗户都罩上了黑布,长孙缘不敢出去,在房间里转悠着,她可不想一醒来就把眼睛弄瞎了。她先是保护着眼睛,撩开黑布一角,慢慢适应黑暗后的光明。
      长孙缘静静的坐着,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从月亮升起到月两挂过树梢,难道李世民不要自己了?可是就目前种种来看,李世民应该是把自己带在身边的,没有道理不出现啊。
      正在长孙缘发呆的时候,李世民穿着一身墨色的王袍,她,是她醒了吗?李世民不敢走上前去,他好怕她是自己幻想出来的。多久没看见这个人了,多想将她拥入怀中。
      长孙缘感觉有人在看着自己,回身一看,是他来了。长孙缘知道,李世民这是当了皇帝了,那身衣服可不是摆设。“世民,我好想你。”长孙缘起身展开双臂,却是没有走近李世民,她希望这个男人把自己拥入怀中。
      李世民知道长孙缘的意思,几步上前,将人拥入怀中,深吸着长孙缘身上的幽香,“缘儿,恭喜来到我治下的盛世江山,贞观十年。”
      唐初,由于隋炀帝造成的大乱,隋朝留下了破坏严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给”隋朝六百九十万户,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而隋炀帝造成天下大乱,人口锐减,隋朝“留给”唐朝两百余万户(按《通典》记载杜正伦奏,经隋炀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乱,到了唐初武德年间仅两百余万户。),以及内外众多强敌、破坏空前严重的烂摊子。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史上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进谏的官员不下三十五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两百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唐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

第131章 贞观十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