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效死力。”高宗果按李世民的意见做了。
例证之二是秦叔宝,名琼。他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李密部下之一。降唐王朝后,唐太宗素闻秦琼的勇敢,厚加礼遇;他多次跟随太宗征讨,当敌军中有勇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太宗极为恼怒;这时太宗总是命令秦琼前往击取。秦琼接到命令,跳上战马扛着枪而前往,一定把这样的挑战者刺死在万众之中,太宗因此更加重视秦琼。
例证之三是程知节,本名咬金。他也是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军李密的部下。程咬金曾随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逼王世充投降,因功大被太宗封为宿国公。当初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太子李建成嫉妒程咬金的才能,在李渊面前说了他的坏话,为此程咬金被降为康州刺史。这时程咬金对太宗说:“大王的敌对势力均被战胜,你生命不会太久了,我誓死不离开你,希望赶快保全自己。”旧历,他跟随太宗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其例之四是魏征。他也是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军首领李密的部下。他降唐后,在太子李建成的王府任职。魏征见太宗功勋一天天增加,曾多次劝李建成尽早除掉唐太宗,李建成未听。等到李建成被太宗除掉了,太宗就派人把魏征找来问他:“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关系?”魏征回答说:“皇太子倘若早听我魏征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被杀的后果。”然而唐太宗并不因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对他另眼看待;反而对他治国安邦的建议多加采纳,比重视一般臣属更加珍爱。
所以这次李世民被派出去,长孙缘简直快要举双手双脚赞成了。这次攻打瓦岗寨就是收小弟的过程,虽然现在李世民身边已经有不少的脑残粉,就是小弟,但就像钱一样,没有谁会嫌多。多一份实力,将来就多一份胜算。
据史书介绍,隋朝时候,瓦岗紧邻黄河。因为黄河多次泛滥,使这里沙丘起伏,草木丛生,芦苇遍地,人烟稀少,既便于隐藏以便于出击。此外,瓦岗北与黄河的白马渡口临近,南与通济渠相望,进退方便,易于攻守,堪称军事战略要地,当时的农民起义军为了自卫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岗筑了一个方园二十余公里的“土围子”故称瓦岗寨。
义宁二年三月,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利用禁军将士思归关中的不满情绪,在江都策动政变,缢弑隋炀帝,拥兵十余万回归长安,六月军至黎阳。
在洛阳继帝位的隋皇泰主杨侗十分惊恐,采纳了内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禄,令其率瓦岗军征讨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岗军丧失了反隋的斗争大方向,涣散了斗志。
七月,李密按照杨侗旨意,带领精兵在卫州童山大战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伤落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赶到的危急时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并组织部队稳住了败局反取小胜。宇文化及部下万余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两万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许诺准备入朝领赏,部队行至温县,王世充已在东都发动宫廷政变,独揽大权。
李密发觉自己入主洛阳的美梦被打破,只得回驻金墉城。童山之战,瓦岗军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险些丧命。从战略上讲,瓦岗军是得不偿失。九月,王世充乘瓦岗军元气大伤,尚未休整之机,选精兵两万余人,于初十日主动出战。次日,兵至偃师,屯军通济渠南,作三桥于渠上,伺机与义军一决雌雄。李密主力部队集结在北邙山,草率决定迎战。
结果,被王世充伏击打败,俘降瓦岗军十余万人,数十位得力将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阳,企图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卷土重来,但部属士气不振,李密无计可施,率两义军入关中,向李渊投降。瓦岗军的将士有的归附李渊,有的投靠王世充。这支在推翻隋炀帝残暴统治中起过决定性作用的瓦岗农民义军,就这样被窃据着领导权的隋廷大贵族李密出卖,最后分崩离析,彻底瓦解了。
长孙缘知道这次因为自己的到来,可能打乱什么,所以没有想到会有多么顺利,而此刻长孙缘正带着自家的双胞胎儿子,坐着马车,隐在军中,随李世民出征,征讨瓦岗寨。长孙缘颇为期待,只不过有了李世民,其他人也就不算什么了。毕竟,这个男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具魅力的。
长孙缘深深为自己的眼光而自豪,好吧,不得不承认是有点幸运自己刚好成为长孙皇后,有了这个身份,长孙缘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比较适合成为李世民的身边人。希望这辈子,可以活的更加精彩,可以过得更加符合自己的心意。只是,长孙缘忽然想起监管长小火,这家伙沉寂要有一年了,打算什么时候醒啊。长孙缘始终不会忘记,自己的前身命定之数在贞观十年。
不过,长孙缘看着前方的李世民,活在当下也是挺好的。
第113章 征讨瓦岗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