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初春出工[2/2页]

花园村的那些人 子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徐礼义转身进去,出来时,手里已拿着一根擀面杖,他敲打着那些长长的冰凌柱。
      打这些冰柱用力不能太大,太大会损坏房子上面覆盖的茅草,一掉就是一大片被拽拉下来;用力太小,打不下来,走路碍事不说,像尖刀一样还会伤人。
      他熟练地敲打着,冰柱纷纷下落。喇叭又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村子从沉睡中醒来了,鸡鸣狗叫声,吱呀开门声,呼儿唤女声,敲冰取水声,烧饭风箱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有个小子穿着开裆裤,头顶留着一撮毛,光着脚跑了过来。捡起他打落在地的冰柱子,朝嘴里塞。
      “不能吃,会冻坏的。”他说。
      可那孩子根本不理他,还大声喊“快来吃冰棒哦!”又有几个孩子跑出来,一人捧了一把,咯吱咯吱地吃起来。
      徐礼义大声呵斥:“这东西不能吃,吃了会拉肚子。”孩子们根本不理他,有滋有味地吃着。这东西和夏天的冰棒差不多,夏天的冰棒要5分钱一根,有时看着拖着箱子卖冰棒的满村子喊,心里痒痒的却没钱买,而这个,不花钱可以管过够。
      男人看着孩子心里感到一阵难过,这都是因为穷啊。除了山芋干,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孩子吃的。即使是山芋干,也不一定能吃上,比如他的家里,现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冬天,对于穷人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
      “天天忙着抬河淤,去年抬了那么多,也没见得麦子好到哪里去,东边河里抬完了,又去抬南村河里的,这不是折腾人吗?浑身骨头都累散架了,还让人活了不?”话虽这么说,人还是伸了个大懒腰,从床上坐了起来。
      “刘桂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徐礼义进来瞪了女人一眼,又走出房门。
      “张嘴巴不是留说话的吗?”女人嘟囔着。
      “说话要想着说,见人要说人话,见鬼只能说鬼话。不能胡说八道,否则王秀英是你的镜子。”
      南村王秀男王秀兰怎么啦?她说的不对吗?”桂花冲着男人的后背说,“一亩地能收万斤粮食?反正吹牛不该死罪,这大人孩子都饿着肚子呢,这不是正宗的睁眼说瞎话?”桂花嘟囔着。
      提到王秀兰,这地方妇孺皆知。她是一名漂亮的下放知青,1958年,这个穷旮旯,也像流行感冒一样被感染了。社员们看着穗小粒瘪的麦子,愁得不够吃,生产队长却带了一帮人,来参观这里的丰收情况。
      队长站在台上,左手拿两张白纸,右手拿着喇叭,正眉飞色舞地介绍说今年粮食亩产超过万斤时,王秀兰带着两个饿得嗷嗷叫的孩子,上台向队长要点粮食吃。
      结果可想而知,书自然不能教了,住也不能给住。于是娘仨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在大队部旁边的一个废弃的牛棚里住了下来。
      运动一来,就把王秀兰拖出去批斗。如果王秀兰不冲动,怎么会这样?俗话说做事要三思而后行,要谨言慎行,所以徐礼义用王秀兰的事情警告她。

第1章 初春出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