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改革[2/2页]

血煞修罗 黑白巅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稍作考虑之后还是坚持要聘用他们。看了罗行东给他们的部分“修氏”的资料,他们同意了:这“修氏”,简直就是一块璞玉啊!如今,雕琢这块璞玉的机会就放在自己面前,还有什么理由不答应呢?来到“修氏”接触到许多内部资料后,负责财务的黎玉瑶终于发现“修氏”在税收上的问题,她立刻把这件事通知了其他四人,五人商量了整整一个晚上,考虑到“修氏”是s市最大的企业,为s市的发展作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展才华的舞台,因此决定不去告发,而是通过在改革方案中提建议的方式让总裁同意今后
      依法纳税,作为“补偿”,他们保证会让“修氏”赚回更多。方案送上去后,他们一直提心吊胆,那个叫“秦锋”的年轻总裁会不会同意呢?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两天,他们制定的相当宏伟并且风险较大的改革方案就通过了总裁的审核而回到了他们手里,总裁同意了!他们怎能不开心不欢呼雀跃?!
      五人立刻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首先就是精简机构,“修氏”的机构太庞杂了,很多部门的职能都有程度不等的重叠,这就极大地阻碍了信息在集团内的流通,同时人浮于事,许多事情发生后没人负责,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毫不留情地砍掉那些并不需要的部门,辞退那些混日子的员工——这种事情做起来一般阻力非常大,负责这件事的刘云和谢科已经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他们却发现,整个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并没有发生有人抱怨甚至罢工的事情发生,似乎被砍掉的部门和辞退的员工都很信服集团的决定,两人虽然很奇怪,但这无可否认是件好事,他们的计划可以更好地进行了呢。
      紧接着的就是扩大投资。“修氏”的户头上有七、八亿的闲散资金,存在银行里吃利息实在是太浪费了。其实s市并不缺投资机会,缺的只是资金,比如建筑材料,s市的山上多的是优质的大理石、花岗岩,只是没有人投资开采,有的只是几个小型的采石场,采去的石头也仅仅是用来打打房基,如果能建几个大型的工厂采掘、加工大理石、花岗岩,由于成本低廉,交通还算便利,回报将会是十分丰厚的。此外,s市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铁矿,矿石的品质也属上乘,可惜没有人愿意跑到这么偏远的地方来开采,s市的政府部门为此花了好多工夫还是无人问津。如果“修氏”此时愿意站出来,肯定能以相当低的价格拿下开采权,那么又能大赚一笔了。至于其他一些行业,也存在许多好的机会。负责此事的许智杰和黎玉瑶详细调查分析了各个机会的投资收益比,选择了几个发展前途较大的投入了巨额资金,事情进行得也是相当顺利,一个命令下去,总能被贯彻得非常彻底,政府部门也是很配合,办起各种手续来异常快速。
      至于邵刚,则负责“修氏”日常总体上的运转,其实也就是相当于ceo的角色,秦锋这个总裁只对某些大事作最后的决定,其他的都交给邵刚处理。邵刚确实有真才实学,“修氏”在他的管理下井井有条,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员工们知道自己在为“修罗帮”工作,以前大家混日子,但那是以前,现在既然修罗帮要对“修氏”改革,那就最好打起十二分精神工作,否则丢饭碗事小,丢脑袋就事大了——尽管没听说过修罗帮乱杀过什么人。邵刚本人对秦锋交给他这么重大的责任非常感激,以前在其他公司,他历尽千辛万苦才做到一个小小的部门经理,做起事来还要顾虑重重,自己有什么好的主意往往也得不到公司高层的同意,哪里像现在,可以充分发挥才能?
      一段时间下来,“修氏”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连带着s市的面貌也起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修氏”牌建材在全国的畅销,让“修氏集团”和s市声名大噪,一些有名的大房地产商还和“修氏”签定了长期供货合同。而有些精明的商家也看出了s市的发展前景,纷纷跑到s市来寻找商机。如此一来,那些不屑于来s市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们也屡屡把目光投了过来。
      秦锋很满意“修氏”目前的状况,暗自庆幸没有看错人。当初他在那份改革方案中看到邵刚他们建议“修氏”依法纳税,就知道他们对于“修氏”偷漏税所持的立场了,他们保证让“修氏”多赚回的钱能抵上多缴纳的税收,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那么,非常好,“修氏”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啊。

第39章 改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