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八章 抬大木头[2/2页]

重生七零:我在林场当知青 参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盛希平一听,就笑了。
      咋说呢,这要是回到八十年代那时候,他肯定摔耙子不伺候猴。
      谁闲着没事儿跑山上来出这个憨力?一天天累得要死,这一季下来,也没多少钱。
      可眼下不行啊,这个年月不让做买卖,承包到户也没开始,啥都干不成。
      盛希平是会打猎,可打猎不能一辈子。
      打猎也好、挖参也罢,还是打松籽薅牛毛广,这些统统都叫副业。
      不管得多少都是偏财,不能当主业干。
      尤其是这几个小哥们儿,都跟在他身后习惯了。
      要是盛希平说不来山上干活,那几个肯定就跟着不来了。
      这哪行啊?在爹妈和一众长辈眼里,岂不是成了盛希平鼓动这几个小哥们儿,不务正业么?
      林业局以后如何,最少也是二十年后的事了。
      眼下,还是得带着小哥几个,稳稳当当干活,能招工的尽量还是招工,这是正经出路。
      招了工,领着工资,副业该干还可以干,到时候有两份儿收入,这多好啊?
      陈维国一听,也是这个道理。
      “嗯,也是。不管咋说,还是得招工才有出路。”
      “走吧,回去干活,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先顾眼前。”
      盛希平招呼那几个人,一起往回走。
      目前林场三十来个男知青,王建设和张志军给李大壮当油锯助手,潘福生领着两个岁数小的去修冰沟,高海宁带着俩人造材。
      其余人大致分成三组,都抬木头。
      眼下是先进行上半段工序,尽量抓紧时间伐木。
      等到过了元旦,将木头滑放到下面楞场,通过检尺员检尺之后,才能叫产量。
      知青队独立核算,属于承包性质,多干才能多得,所以这些知青谁也不敢懈怠。
      不光是知青,正式工人也一样,冬季采运的口号就是争分夺秒创高产。
      前川林场连着两年都是全局产量第一,被评为先进单位。
      这项荣誉,全林场都看的很重,谁也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山上,工人们精神抖擞拼命干。
      山下,不管是局里还是场里,也采取各种手段,调动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
      局文工团,专门下基层到各山场演出,他们结合林区特点,自编文艺节目。
      松江河林业局文工团,那可是能人辈出,其中就有长影下到基层的几位演员、歌唱家。
      局文工团,在各个山场巡回演出,慰问驻扎在山场上的职工。
      消息传来,整个儿林场都轰动了,好多学生都着急看节目,干脆就跟着车,一起上山来。
      “爸,大哥。”
      盛希安和盛希康没领弟弟妹妹,这俩人坐车上来了,顺道还给盛连成父子,带了些吃的用的。
      “哎呦,你们咋上来了?这大老远的往山上跑干啥?”
      盛连成一看俩儿子来了,也挺高兴。“芳儿他们没跟着来啊?”
      “没有,他们倒是想来,可是我妈听说下了车还得往里走挺远,就不让他们来了。”盛希康解释道。
      “嗯,也是,山上没那么多住的地方,他们来了也是捣乱。”盛连成点点头。
      那几个太小了,来山上还得分神照顾,不来最好。

第一百五十八章 抬大木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