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章 太后的盘算[2/2页]

我是光绪的替身 佛祖降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以北洋一系,最多算是湘淮一系,对战整个日本,双方实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若是他全力抗日,湘淮一系怕是要伤筋动骨,实力大损。若是不全力,则千古骂名在后面等着他。他的想法嘛,很天真,他希望自己不伤筋动骨,又能把日军打回去。”
      “你觉得他能实现吗?”
      “不用我觉得,历史上就是这样,大清完败。我告诉了他结果,所以他还在犹豫,是自己的名声重要,还是北洋的实力重要。”
      太后说:“你与他在致远舰上谈了些什么?”
      果然太后知道他的行踪,他也知道太后的手腕,所以皮球踢到了自己这里。吴大佛说:“他还是很在意自己的那个‘卖国贼的名号的。他自觉有大功于国家,对于后人给他的评价,怎么说呢?他很愤怒。”
      “我也有这么个名头,我都不怕,他怕什么?”太后淡然地说。
      吴大佛突然有了灵感:“如此说来,他很看重名声喽,那说不定他会不惜一切去争取胜利,以换取名声的洗刷也不一定。”
      “你是说我不看重名声吗?”太后语气中已然有怒意。
      吴大佛心中一惊,赶紧说:“佛家有言,名利皆为身外物,贪嗔痴都是罪孽。太后对于名利已然放下了执念,说明太后的道行更是高深啊。”
      太后转怒为喜,说:“你还研究佛法?”
      “我在后世也看过一些佛法书。有了执念,便无法超脱,断了执念,便能无牵无挂,心生莲台,升上更高的境界,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事物,凡事都会比境界更低的人看得更透彻。太后的境界,自然是比李鸿章高多了。”
      太后舒坦了一下,说:“所以,不管李鸿章是否真心抗日,也不管他是否看重名声,这仗,是输定了?那还打个什么劲啊?”
      光绪说:“可是倘若大清输了,便要割地赔款······”
      太后说:“若是大清赢了,却姓了李,皇上就高兴了?”
      吴大佛赶紧说:“太后多虑了,依我所知,李鸿章的后代没有几个有名的,所以必然才能不足。再说李鸿章都七十多岁了,就是打赢了也势必耗费大量心力,活不了多久了,北洋一系后继乏人,所以······”
      “所以,我才驳了你的提议,不让袁世凯去前线,总不能帮北洋培养人才不是?”
      “所以,太后心目中已经有了取代李鸿章的人选了?”
      “这人选嘛,倒不急于一时,可以慢慢栽培,北洋里如果有合适的人,也不是不能用。若是一个人既能得北洋欢迎,又能得皇上喜好,那是更好了。比如像吴参谋你这样的人。”
      吴大佛大吃一惊,看着太后说:“我?······太······太后高看我了。”
      太后哈哈一笑,说:“听说你刘步蟾挺欣赏你的,丁汝昌也专门请你吃了饭,你在旅顺也认识了不少统领,之前还向皇上举荐了袁世凯,李鸿章还找你密谈。除了盛宣怀,可没有别人有此待遇了。”
      吴大佛灿灿地说:“他们,只不过是因为李中堂的缘故,再加上我来自后世,高看我一眼罢了。北洋的人都是几十年相处下来,还有不少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情谊,可不容易安插人进去。不不不,我只是来帮大清进步的,不想介入大清的权力斗争。”
      太后说:“控制了北洋,就控制了大清最强大的一股力量,还有比这更能帮大清进步的吗?没有实力,在朝堂上说话就没份量。你做过皇上的替身,就是皇上的影子,帮着皇上把住北洋一系,对于大清利弊如何,不用我多说。”
      光绪跟着说:“你对朕如何,朕是清楚的。北洋在你手里,比在其他人手里朕要放心得多。”
      吴大佛不知该如何回话,太后对光绪说:“听说吴参谋去提亲还是玲珑她额娘出的钱,皇上,吴参谋主导着万寿庆典的林林总总,却没钱去提亲,这等清正之人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啊。”
      光绪说:“玲珑可是旗主的女儿,出嫁可不能太寒碜了。亲爸爸说得是,朕这就让内务府帮着操办。”
      吴大佛站起来说:“多谢太后、皇上赏赐。”

第36章 太后的盘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