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章 丁汝昌[2/2页]

我是光绪的替身 佛祖降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年的时间来寻求驱逐列强,独立自主的道路。这一切,直接的起点就是甲午海战。”
      丁汝昌说:“若是战败,俺岂不成了国家罪人?”
      吴大佛摇摇头说:“北洋水师的失败,有你的原因在内,但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错。大清从上至下,错的人多了,只不过你站在前台而已。”
      丁汝昌叹气说:“这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你要俺怎地,为难人也不是这个为难法啊?“
      “我只能说,如果可以的话,请丁提督做好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军人的本份吧。”
      具体该怎么做,丁汝昌和李鸿章势必有自己的想法,自己是个外行,不宜多插嘴。
      早饭过后,丁汝昌召集主要军官继续开会,李鸿章说:“我今日就要去旅顺了。朝廷催我们出战,我自会应付,对于日本舰队的敌情,你们要多加研判,谨慎行事。”
      然后对吴大佛说:“吴参谋此来抓住日本间谍,立下了大功,我会向皇上为吴参谋请功。你知道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不知有何提议?”
      吴大佛说:“我不是学历史的,所以对这段历史也只知道个大概。我也不是学军事的,这里这么多专业军官,所以打仗方面的事也不敢瞎说。我就说一点点个人想法吧,仅供参考。之前在勤政殿,我提出了‘总体战的思路,就是利用中国的大,来抵消日本的强。比消耗,他们总是比不过我们的。但是朝廷有自己的考虑,不可能完全按照我的意思去做,所以现在朝廷要求水师出战,与联合舰队决战。我的想法是,我大胆一点哈,陆师已经全部退出了朝鲜,集中于鸭绿江西岸,如果我们的战斗力大大强于日军,自然可以从平壤或者仁川这里登陆,抄他们的后路。这一点需要水师打败联合舰队,获得黄海的制海权。但是陆师的战斗力实际上是弱于日军的,登陆之后,后勤物资的保障很成问题,因此直接登陆很可能会导致失败。所以我不建议登陆,既然如此,水师也就没必要前出黄海去冒险决战。我以为,只要鸭绿江防线能守住,大连旅顺就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节点,我们就可以依托大连和烟台之间的一串岛屿守住渤海,与日军形成战略相持的态势。只要进入战略相持,我们就能跟日本人耗,那大清国的大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了。若是急匆匆去求战,就是正中日军下怀。他们虽然军队强,但是国力弱,经不起消耗,他们才是最想跟我们打速决战的人。只要进入战略相持,他们承受不住了就会求和,那样我们就有优势了。“
      丁汝昌说:“朝廷催我们出战的电报是一天两封。若是迟迟不战,吴参谋,北洋水师会被扣上‘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帽子,那样于战局更是不利。”
      吴大佛指着地图说:“丁提督,从威海到鸭绿江口,有多远?”
      “一百八十海里。”
      “定远镇远来回跑一趟要多久?”
      “若按巡航速度,十节,往返需要三十六小时。”
      “水师的舰队里面,我知道定远镇远速度不是最快的,所以我想,可不可以让跑得快的去巡海,就绕着这两个地方兜圈子,那些跑得慢的就去支援安东的陆师,用舰炮轰击日军?我的意思是,我不懂海战,在舰队的运用上,除了进攻,能不能防守?反正在后世,用战舰上的大炮支援陆地作战是常有的事。”
      刘步蟾说:“朝廷要我们出航,但是进攻、防守、巡海,还是支援陆师,这得由我们根据战场形势来确定。吴参谋的是这个意思吧?”
      “正是,正是。”
      这时,一个军官送来一条消息,丁汝昌看了之后,对李鸿章说:“昨日那个日本间谍招供了,他叫宗方小太郎,负责对水师的情报进行刺探。”
      李鸿章说:“他都知道了些什么?”
      丁汝昌说:“就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船只,吃水,编制等等,我们还没有制订作战计划,他自然无从得知。”
      李鸿章说:“今日所定之计划,必须保密,越少的人知道越好,切切注意。”
      丁汝昌说:“众将官听令,今日所谈之事,必须严格保密,违者军法处置。”
      “??!
      吴大佛见时机合适,便说:“诸位大人,我在这里能做的有限,能说的也都说了,太后的寿诞就要到了,我还得去筹备呢。太后高兴了,将士们在前方才能安心打仗啊。”
      李鸿章说:“吴参谋说得有道理。禹廷,安排船只送吴参谋回天津吧。”
      丁汝昌说:“是。”

第32章 丁汝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