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章 甲午战争(中)[2/2页]

我是光绪的替身 佛祖降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李鸿章说:“丢失了台湾,就是卖国贼吗?”
      “如果丢失了台湾都不是卖国贼,那卖国贼的标准也太高了,估计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算了不说这个了。甲午战争之前的世界局势我基本上说了,总的来说,就是列强想进一步掠夺中国,正好这时日本想打,所以列强都明着暗着支持日本,希望搭个顺风车,或者顺手牵羊。日本为什么要打大清呢?这是他们的国策,什么是国策,就是根据本国的情况制订的国家战略政策。日本是个岛国,地震多发,资源匮乏,依赖海洋,因此,他们的国策被称为‘大陆政策,总的来说分五步,第一占领台湾,第二占领朝鲜,第三占领蒙满,第四占领华北,第五征服中华。”
      一言未止,满座哗然。
      “狼子野心。撮尔小国妄想征服我天朝上国,真是痴人妄想。”
      “日本人怎么用心如此险恶?”
      “我大清天威,岂是附庸蛮夷所能侵犯?”
      ······
      “肃静。”寇连材朗声说道。
      大臣们静下来,太后说:“吴参谋,日本人当真这么想的?”
      “何止是这么想的,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到后来,他们都做到第四步了,整个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凡是税收高的地方,除了四川,全被他们占了,形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高层对于是否投降都争论地紧呢。”
      “日本撮尔小国,怎能得势如此?”
      “国家的强弱与国家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关系。大清就好比一个肥胖臃肿还得了病的大胖子,日本就好比一个武艺高超身形敏捷的小个子,虽然大胖子个子大,但赤手空拳,小个子手里还有刀。而大胖子除了要对付小个子,一旁还有好多比自己高大的人在旁边看着,随时准备割大胖子的肉。这时,小个子趁大胖子不注意,一次次地偷袭,一刀刀捅,一刀刀割,这大胖子再大也挨不住啊。”
      “你危言耸听了,我去过日本,两国的差距可没这么大。”
      “您说得也对,所以日本有日本的问题,这才有我说的第三方面,中国如何战胜日本。后世的人研究过,单就战场上来说,不论是陆战还是海战,大清都打不过日本。也就是说,在现有条件下,大清必败。但是现在已经有所改变了,这最重要的改变就在于太后,太后已经宣布万寿庆典从简,这是大清获胜的第一步。”
      太后说:“我说一个从简,这就行了?”
      “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我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大清战败的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太后因为万寿庆典之事,不希望大打,不希望久打,能不打最好,所以主和,导致军队上下没有誓死争取胜利的决心。第二,与日本作战,大清动用的主要是李鸿章大人淮军体系,李大人要保存实力,所以对于作战的决心也不大,一有失利便想着退缩,保全实力,这也导致水陆两军一退再退,最后全军覆没。这相当于是日本一国对战李大人淮军一系,自然是赢得容易。现在太后知道了日本的野心,李大人也知道退缩只会全军覆没,我相信二位应该不会再犯历史上所犯下的错误。“
      吴大佛没有说出大清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不想现在刺激朝廷,适得其反。
      太后说:“李中堂,我们打得过吗?”
      李鸿章说:“只要太后有令,我李鸿章纵使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随即李鸿章对一众将领说:“若是开战,各军务必全力向前,犹豫不决者、临阵脱逃者、投敌卖国者,杀无赦。”
      众将领跪下来说:“末将一定不惜此身,奋勇杀敌。”
      翁同?说:“太后、皇上,众将如此齐心协力,日寇必败。”
      光绪点点头,说:“吴参谋以为呢?”
      “大清还是必败。”
      “为何?是我将士不用命吗?”
      “我刚才说了,甲午战争看起来是中日两国在打,其实是淮军与日本及其背后的列强在打,光是将士用命,那可打不过列强。”
      “那当如何?”
      吴大佛在纸上写了三个字,展示给大家看:“要想赢,只有打‘总体战。”

第12章 甲午战争(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