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每次都是自己有了答案,还要去问友人好长一段之后再去挂断电话。
我不得不说,那一刻我有点像祥林嫂。只要有一个人问我怎么了,或者是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逮住机会,把自己想要吞吐的困难,全部一扫而出。
当然,我伪装的如此之好。没有任何一个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大多数都是我主动打电话去排解自己的忧虑。
再次只能去谢谢双木林,毕竟他一次都没有因此而变得狂躁或是不耐烦。
而在小说里,主角这样明明知道自己,就算心里想了这样自私的话语,也依旧不能可能会影响到自己想要做的下一件事情。但是内心还是会懊悔不已。他无人排忧。他也没有什么双木林。
因此有了张曲那一幕。
(详见22章,慢慢死去)
张曲,感应到了主角出了什么事情。可能他从一开始并没有感应。也根本没有想着这回事儿。他只是看到了这样的主角,因此想要把自己内心的话说出来给主角听。自己说的糊里糊涂,但是足以能够去解决主角内心的问题。
主角看着自己臆想出来的另一个自己,站在自己的面前,跟自己说着这么多的话。越是这样,越反而能够看见自己的样子。
所以出现了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事情都不要逃避,直接强加给自己的肩上。自己就是一个罪人,就是要去承担着命运中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把一切事情又全部的回馈给这个世界。
好的,全部放回,坏的全部吸收。
做一个真正的惩恶者。
当然他的身上还有很多特点。(一时想不起来,毕竟太多了,就先介绍到这里吧。)
来说说我第二个喜欢的角色,李家老爷,李子敬。
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我让他不是在很多事情上,对于其中的判断或者抉择。更多的时候,用环境以及形态,言语来将他详细的描写出来。
相信大家看了这么多,一定感叹于李老爷家中环境描写的重复性。比如我一直所说的那个昏黄的油灯。还还有那个巨大的落地窗。以及李老爷时常坐在办公桌前伏案的样子。甚至还有他背后的书柜。
不管是怎样的环境描写,这样的出现都是为了让大家加深一种印象,这样可以在主角进入到李姥老爷家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变得具有压力。而又看见李老爷的时候。充满了压迫感。
李老爷经常穿的是淡素的中山装。鼻子下有一嘬胡子,带着眼镜看着远方。说话声音很有劲,中气很足。
(有点中年语文老师的赶脚)
而且对于他的姓名上大多数出现的一直是叫他老爷。
只要用我第一人称这样的描述主角的时候,想到李子敬,就会称他为老爷。这样时时刻刻都能够表现出他在主角内心深处那不可动摇的分量。
可以看出,在前期的一段时间内,主角的迷茫都是由他来拨开。而他剥开的方式,才是让我真正津津乐道的话题。
你们一定无法想象,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能够对着一个年轻人破口大骂,虽然没有带一个脏字。但是很想让我们能够看见的,就是这个中年人对于年轻人的厚爱。
这与其他小说内辅导主角的一些长老或者是仙子有着根本上的差别。不会是什么身后的亲人,师生之间的感情。
或者是比这些感情更为深厚。李子敬从一开始就看上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因此时刻都在提心吊胆,为着这位年轻人而去担心。他的担心不在于自己的言表,仅仅是等待着主角来找上门的时候,转身对他的破口大骂。
其实每次他对于主角的训斥或者是教导,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让主角能够重视起这件事情,他其中也有自己的道理。
在中间有一段关于主角为了护送三位小战士们参加长征战役而献出了自己很大的经历之后。反而迎来了湘江战役的惨重结果。主角认为是自己间接害死了三位战士。
而就在这时,收到了来信,让他赶快回到李家。等待他的是李老爷的破口大骂。
李老爷的大骂有三件事情。
第一:这位年轻人根本不知道组织的纪律性,也没有所谓的距离性,所以这次事件是为了让他认清他到底错在了哪里。如果一早跟他商量,他得到的消息也能够传到主角的耳里。不让他受到这样的打击。
第二:这位年轻人犯下的错误,必须要受到应有的惩罚,那么惩罚就是李老爷的破口大骂。任何的一句骂语中,没有出现过主角对于这场失误造成的结果。也没有去说这三名小战士到底归去何方。只是单纯的骂着主角,让主角认识到自己没有纪律性这个严重的问题,还有主角因为要帮助中国完成红色革命而没有去思考的严重问题。
第三:他是怕如果主角没有早早的来找他,而是去自己自顾自的想问题,会出乱子,主角会把所有的责任推给自己,然后无愧面,对于他甚至是这个组织而早早的结束了,明明可以为中国干更多事情的大好前程。
因此才迅速的通知了主角来到了李家,见到这位老爷。
他将所有的罪过都抛给了主角,第一次加入年轻气盛,以为自己的思想很高的骄傲下。而没有去说真正的后果是让三位小战士因为他而丧失性命。
这位中年人的破口大骂是我所想要的。也是主角得到了最好礼物。
只有在小城里经历了风风雨雨以及失败之后,才能在北平城闹的风生水起。主角从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一个失误,在让自己的思想承担了巨大的负担之下依旧坚持着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也让后面的任何的事情顺利进行有了一定的说法。(毕竟前面挨了那么多次骂。)
那么李老爷我的现实中到底像谁,我想有太多太多的人可以去承担他这个角色了。
首先我得父亲。本身他就是一个思想过于严密的一个人。很多事情,在理所当然的情况之下,他必须反复的强调那些细碎的小节。这些小节不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小节,而是1+1=2,这样简单,通俗易懂,不用再去说的小节。
但是也不得不说,这样的小问题不能说经常,但是万一哪天一定会范不是吗?
也有我的友人。
他总是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的足够的好,然后来帮助我们去做完我们从不能够去完成的事情。虽然极少的去求助于他,或者是说现在没有什么样的机会再去求助于他。但是从小脑中的记忆里他就比我们会事,懂得该去怎么做。
这样有点像年轻时候的李老爷。在不容许自己错的一步步的前提下,带着自己的女儿能够走到了这座城的其中一个重要地位。这本身就有过太多的艰辛,磨难以及坎坷。
我一再强调自己所写的任何的一个角色,他多多少少都有,我生活之中有人们,或者是亲人们的一些影子。这些影子并不是真正拓印或者刻画进了这些角色的一些性格,这种他们是经过一次次的想象以及幻化之后,才能转变成现在角色本身能够具有的。其他性格可以说他不是一个人的载体,而是由一个人衍生出来的另一个人。
不论是我所说的主角,还是他主角身边的那一群朋友们。他们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着衍生品的味道。这是我能够继续往下创造,而且不断的去创造的唯一原因。
在经历了每件事情或者是看到了每个事物之后,我愿意把他们都能够通通的写了下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去转化成其他新的东西,并不是去把他刻画或者拓印的多么传神,而是衍生出一个活着的另一个人。
啊,我的主角或者这本小说可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是可能在自己的思想,另一个世界依旧的存活下去。
带着我精神的载体,带着我的另一份思想,然后才能在另一个世界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气息。
那么在第二本书中,应该有的一些人物或者角色,他是否能够让主角有自己的改变,或者是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之下,能够衍生出更多其他的东西,这些依旧可以出现的。
那么在前埔说,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身边的一些朋友带给我的一些思想,能够在小说里边衍生出诞生主角本身能够拥有的那些性格。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在我的脑海,或者是我的生活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当然,这些也是我现在够坚持自己继续写下去的原因之一。
哦,对了我抛去了很多女性角色。
不是说我不喜欢去描写女性角色,或者是不喜欢写男女之间的情爱,而只是关于这之间的一点点东西,并不是生活之中所能得到的,而是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想象出来的,那么很多的男女之间的情爱。必须包含着女性角色的出现,那么就在这本小说里边,重要的几位女性角色还是有的,其中能够有代表性的,比如川岛芳,佑国,清水晴子,白净吴晓晓。还有我的大小姐。
大多数都是在脑海中,你想了很久,才写到了这本书里的。
她们可以说都是我在长久的单身情况之下衍生出来的幻想品,但是又有着现在女性身体里缺少了一些灵魂以及思想。(现在女性我是以偏概全了,大家理解就好。)
它们的出现有着自己的女性光辉,并不是说他们的母亲的爱呀之类的光辉,还有着他们自由的,立体的一些光辉,甚至在敌我两方明确立场之下,他们依旧能够分明自己的感情。爱憎也十分的明显。至少比起我小说中的男性们。他们更能够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所想所知,甚至是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到足够的明确。
而且更多的时候我说过了,我的主角就是受到了大小姐的引导,而可以改变了自己对于女性的认知,甚至增加了自己跟女性之间消除交往的情商,那么在佑国与张曲之间以及川岛芳与川木次郎之间也有着他们在引导男性不断成长的一些例子。当然很多时候,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男女是在一起的矛盾中慢慢的向前挺进之后再去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他们身上的一些优点,当然也在我的友人里边可以体现。(又没说友人里面没有女性(滑稽))
我简单的来举例几个。
川岛芳在刚开始作为一个个体,在日本惶惶度日的时候。是一个完全迷茫的状态,而在之后为了逃离制作的状态,以及为了逃离自己的家庭,到一个新的环境之中。敢于去直接了当的说出来。不管是旁人还是自己都能够知道已作为一名女性要去战场,这无疑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但是她欣然接受。
清水晴子不管是自己的出身,还是自己的抉择都做的极为明确,以及单纯自己在得到了一本中国书的情况之后,就要去翻译这本中国书。然后自己在成为一名教官的时候,听到了父亲的召唤,又决然的踏上了大陆。
还有佑国这个小姑娘。自己内心里对当时的中国受到这样的压迫,以及当时的残酷环境,让他不得不去改变自己的一腔热血,不仅影响了自己心爱的男人。而且愿意去敢于面对,让自己能够获得一个真正美好的未来。可以说她也是一个在幻想之中出来的强大女性,但是不能够完全否定她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之中没有出现过。
张曲的存在,不是说他的性格在当时的时代没有出现过,是因为他当时的境遇确实与当时时代造成的一些社会环境困扰,没有真正的符合。
但是又果脑海之中对于当时的环境残酷有一定的概念,以及对于当时社会掉脑袋的风险,有一定的承担度,它是对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绝对的觉悟后才去加入的中国红军,以及带着自己心爱的男人继续踏上征程。
这样的伟大女性,在当时的这个时代,社会中比比皆是。
那么还有很多在我的小说之中出现过的女性们,他们在我的脑海中的想象里,依旧在不断的萦绕给我的想法更加的多样。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是更多的时候,就是把这些缺点一步一步的变成了真正的优点。
意思是说我绝对不会因为剧本或是一个剧情,把一个女人写的片面,这是我绝对无法允许的事情。
我想象中有很多完美的女性为什么非要去将他们一个个贬低之后放在我的小说里?
我的小说有一定的个人主义这是必定的。
因此,一个女性的美在小说里我愿意去表现出来。
好了,现在回头来看。我的友人说的第一句爽文是没有做到了。那么随之而有的这一大堆系列的话题完全是因为我想要将自己的友人们一点点特点以及他们的性格随之介绍出来。这并不为过,毕竟这个小说写了大概一百万的字数,其中大部分都有着他们的帮助,这些帮助在我一次次的形象塑造上都出现过了,也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演练过。更在我的言语表述中无意间,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了读者们的眼前。
他们的存在也是我一直愿意写下去的动力。
“我还是想写纪实性文章。”
“可是你不说你要写玄幻吗?”
“玄幻啊。。。。。玄幻就...这...”
“你总不能写一个纪实性的玄幻小说吧?这未免也太不合现实了。”
“也不是不行。我写个纪实性玄幻小说,就是把玄幻描述的更为具体不是吗?”
“这...完全不对好吧。玄幻讲究的就是在易懂的环境下,情节一个又一个的更迭迅速,让更多人看到了就接受了爽点。以及愿意往下去看。你要是在弄成现在你这样这么难懂的。剧情复杂也好,人物设定也好。很多事情你拖得太久了,爽点没看到。就让他们觉着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个效果。就不会看下去了。不过看的人一定很多。”
“....因为喷的人很多?”
“你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再说出来了。”
“那我写的你看吗?”
“嗯,只要是玄幻我就看。”
那就好了。我想通了。那就写纪实性玄幻。
我的友人居多,就算很多事情上牵扯不住关系我也能够将他们顺藤摸瓜的牵扯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都内心都有一个联系纽带。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不会说出更多的哲理与文学。但是只要是看着他们在那里我就知道有很多东西都在脑海里慢慢的形成了。
比如栾生遇上了他的大小姐。佑国带走了他的张曲。还有拯救了栾生的马德文。还有看着乔丘一步步踏入中统的莫令。
很多很多人在这里我没法全部说完。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一个个无意间中刺激着我的脑海,我的心肺。才能够好好的写下一本小说,以至于要去开第二本。
我的友人们,一定是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现实中。随时可见,随时可想。
他们在的是心里。我能够感觉的那颗心。
时间久了我们也觉这会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就一定会搓个时间好好碰碰面。即使没有碰面的,我也能够去一个个找到他们,跟他们好好的聊聊。
我不论时间与空间的跨度。
毕竟我是个写小说的,我的脑海他们早就如约而至。
第191章我朋友的话(上,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