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年至古稀,两只深陷的眼睛有些浑浊,她攥着刘之问的胳膊问:“小伙子,能不能帮我写封信?”
夏家人见到来人长叹一口气,王奶奶年轻时死了男人,儿子年纪去外地打工,后来再也没见回来。
听镇上的人说是已经没了,王奶奶固执的每月写封信,再投进邮筒,可怜老人家不会写字,只能拿着信封信纸到处求人帮忙。
写封信倒是简单,刘之问有些犹豫的看向旁的人,“茶茶要不然你来写吧,我的字不好看。”
还没等夏茶说话,王奶奶拍拍他的手,笑的很是和蔼,“小伙子就你来写,我瞧着你长得像我儿子年轻时候,心里头高兴。”
王奶奶的话说的刘之问鼻头一阵发酸,他当即接过老人手里的信纸,俯在凳子上一笔一划写下老人家长里短的絮叨。
他以前在工地上也帮大家写过信,所以手不生,写的正楷字很是端正。
末了填写地址的时候,王奶奶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半截发黄的烟纸盒子,上面是一长串地址,字迹模糊。
刘之问端详了许久,一时拿不准,又递给身旁的兄妹两看。这地址后半截磨损的都快烂掉了,也不知道上回帮老人家写信的人怎么填的地址。
夏茶拿着纸条,蹲在老人身边,问道:“王奶奶,这地址您还记得是工家路还是江家路吗?”
王奶奶“啊”了一声,一脸茫然的摇摇头。
老人家见大家一时没有说话,拉着刘之问喃喃道:“我儿子要是看不到,你看看我也满足了。”
刘之问鼻头一酸,想起了九泉之下的母亲。
“小舅舅,这样吧,”夏茶向着身侧的人说:“寄两封,咱一样地址填一个。”
纵使只有千万分之一的可能,在满头白发的老人面前,夏茶也想试试。
刘之问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朝她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
待王奶奶出了门后,他找了纸又耐心的誊抄了一遍,就当是给老人家一份慰藉吧。
夏茶掏出手机,悄悄的拨了王奶奶那张纸上的电话,里头冰冷的声音说此号码不存在。
等刘之问写完信,夏父便带着他去找镇上的木工,要交给村委会的那五十张椅子,现在得抓紧了。
昨日下过一次雨后,也就早上凉爽了会,两人刚出门,就被烈日刺的眯上了眼。
夏茶瞧着柜子忘了拿的草帽,赶忙拿着追出去。
“爸,小舅,帽子帽子!”
夏父听见喊声,摸摸自个头顶空空如也,他就说怎么这么晒呢,在家里还记得,一出门就给忘记了。
看着自家贴心的闺女,不禁在心里感叹,这还是贴心小棉袄好,家里的儿子影子都没见着。
“哎哟,慢点跑,你这腿刚好。”两人往回走,夏父心惊胆战的看着她这闺女一路小跑的。
“没事没事,已经好了。”她大伯的药非常的管用,现在能跑能跳的。
夏茶踮起脚给两人戴上,杏眸微闭,这太阳属实刺眼,刘之问挪到她前头,挡住眼前的光。
“爸,你们回来的时候,去学校问问有没有小黑板借用一下,咱家前头得竖个牌子。”
这小黑板她打听过,李婶儿家的杂货铺子没有,只能去市里买,眼下需要用,恰好学校放假,就先朝学校借了,等到去市里她再买一个的。
“咱家要写啥啊?”刘之问扶正帽子,他看着夏茶,眼里满是疑惑,夏父也是盯着她。
“白日里要写每日收茶叶的价格,晚上就把开店关店时间写上,这样大家也用不着在门前等了。”
她掰着手指头说的条条是道,其实还有邮局业务,她今天想到,还可以代大家伙写信。
镇上有很多不识字的人家,家里舍不得装电话,大多是求人帮忙写信,自家能寄信,也能搭把手写封信。
夏父明了的点点头,“放心吧丫头,爸回来帮你借。”
“快回去吧,茶茶,外头热。”刘之问轻声催她。
她笑眯眯的点头,朝两人挥手,转身大步朝茶坊走去,这太阳底下真是晒得后脖颈都疼。
经过林大爷家的制茶坊时,她听见有声音响,便进去瞧了瞧,朝里边喊道:
“大爷,你在家干啥啊?”
林大爷家里的屋子格局和别家的很不同,堂屋小,后厨大,为的就是腾出地方炒干茶。
她闻到了茶香,朝后边走去。屋里有些热,比她家茶坊热多了,没几步路,她就觉得后背在出汗。
“丫头,要不要跟我学学啊?”林大爷瞧见她进来,乐呵的开口,手里的动作却是没停。
锅里的茶叶在他手掌的翻腾下划出一道好看的弧度,不断的撩起散开,青茶如雨点般落回锅里。
夏茶简直都要看呆了,她默默的朝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没个几年功夫,手指怕是早就烫的血肉模糊。
她小时候,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家里炒制干茶,她傻乎乎的在锅里摸了一把,疼的三天端不了碗。
夏茶笑嘻嘻的摆摆手,这等手艺真要传给她,那可真是糟蹋了。
“大爷,站灶台前我都得垫脚,那还是算了吧。”她说着捡起林大爷脚边掉了的锅盖,给他搁在木桌上。
林大爷虽是和她开个玩笑,心里却是失落的,这镇上就没有年轻人会这个的,都赶着去大城市打工赚钱,瞧不起,也不想学。
这手艺怕是要折在手里啊,他在灶台前暗自叹了口气。
林大爷手下的鲜茶在热锅与不断翻炒下逐渐干枯、起卷儿,屋里透着一股茶香,沁人心脾。
起锅的干茶摊在靠墙的长条木桌上,热腾腾的,林大爷后背的衣服湿透了。
夏茶见他忙完了,拽着他回自家吃西瓜,夏父大早上带过来就
第32章 招牌启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