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就带着小妹拿点钱,去了村口小卖部买点菜加餐。
村口小卖部是很多小孩子小时候魂牵梦绕的地方,除了基本生活用品,还有小孩的零食,老爷爷的烟杆,老奶奶纳鞋底的大锥子,琳琅满目,平时还会卖些猪头肉猪肝花生米啥的下酒菜,可谓是便民的很。
周怡买了些下酒菜又要了一瓶烧刀子,又给妹妹们买了一提大白梨,来的时候是俩人,回来的时候是五人,齐天凯和小三子去捉鱼回来,看到周怡买了那么多好吃的,自告奋勇非要帮她拎回去,顺便把鱼炖了,蹭顿饭。
其实周怡门儿清,他们是怕家长的竹笋炒肉,找个借口不回家。而芳芳是赶巧要给俩妹妹送田大婶做好的秋装,路上遇到了,看到另外俩拖油瓶,自己为了争宠,死活也要去蹭饭。
一帮人你打我闹的进了周家院子。
“啥这么香啊,”齐天凯狗鼻子尖,“周奶奶,你做啥好饭呐,我来帮帮忙。“
齐天凯把手里刚刚从周怡那夺过来的汽水放在地上,就钻进厨房。
“哎呦我的娘嘞,咋是你啊!”齐天凯一惊一乍的。
“谁?谁啊?“宋三秋好奇心旺盛,也钻进去,“我的天,我说,十安哥,你咋会做饭,还做的这么香啊?“这俩男孩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是被大自己俩月的蒋十安收服了,一口一个哥。
也不知道蒋十安在里面说了啥,他俩鼓着腮帮子边嚼边出来帮周怡抬桌子收拾吃饭的家伙式。
“十安哥,还有大鲫鱼呢,你会不会做,我给你收拾收拾,你一块做了吧。“齐天凯把鱼收拾利索,蒋十安也快手快脚把玉米面发好,准备做个炖杂鱼贴饼子。
一院子得人都在香气中煎熬,可算是挨到了吃饭了,不然一地口水泛滥成河。
开饭了,今晚格外丰盛。有红烧野兔炖秋萝卜,野兔色泽红润,萝卜白胖可爱。有炖杂鱼贴饼子,鱼炖的软烂脱骨,咕嘟咕嘟冒着泡泡,饼子金黄闪闪,香味四溢。还有几个卤鸡爪,卤猪肝,五香花生米。
姥爷打开酒瓶,给蒋爷爷满上,对虎视眈眈的一群小家伙开恩的说“快动筷子吧,不然一会该发大水了。”
“嘿嘿,嘿嘿,让我们来尝尝咱十安哥的手艺~“齐天凯和宋三秋跟比赛似的一人一筷子。
周怡也夹了一块兔子肉,秋兔子果然名不虚传,“飞禽不如鸽,走兽莫如兔“果真没说错,兔肉酥烂脱骨,鲜香肥嫩,咬一**汁。白萝卜平时平平无奇,吸收了兔肉的肉汁,入口软烂浓郁,味道清甜甘爽,跟兔肉平分秋色。
再来一块小杂鱼,得益于靠山屯水质清澈甘甜,鱼肉鲜香醇厚,半泡在鱼汤里的饼子酥软清香,两种搭配,相得益彰,令人唇齿留香,食指大动。
一顿饭吃的姥爷也比平时话多了不少,跟蒋爷爷谈天说地不亦乐乎。
吃到铁锅炖杂鱼时,还卖弄了一个故事,“这个铁锅炖杂鱼贴饼子,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半蒸半煮‘,据说,乾隆皇帝在位时经常到白洋淀水上围猎,一次落水被当地渔民所救,就曾吃过渔家饭玉米面饼子熬小鱼,乾隆吃得津津有味,他兴致勃勃地问:“朕从来没吃过这么有滋味的饭菜,这叫什么?”群臣个个目瞪口呆,有个伶俐的臣子灵机一动,说:“启禀皇上,这叫‘半蒸半煮。这道菜也因此得名半蒸半煮。”①
众人吃饱喝足也听够了故事,周怡这才放出得稿费出书的消息。
惊的宋三秋饱嗝打了一半,就吓回去了。众人从身边出了个带大家赚钱的学霸不要紧,这个学霸竟然还出了书,而且还是十几本这个事情中回过神,七嘴八舌的恭喜,脸皮厚的像齐天凯直接要看看是啥故事。
周怡好不容易安抚完他们,发现蒋十安已经不慌不忙的收拾好了桌子,安静沉稳的像一棵小白杨似的看着他们打闹,看到周怡朝他看过来,还递过来仨饭盒,“明天你们的午饭。”
小伙伴们意犹未尽得看完整套故事书,嚷着让周怡出版后一定要每人送一套后,酒足饭饱腆着肚子回去了。
【作者题外话】:①来源参考百度资料。
第十九章,珍贵的小学时光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