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有达成统一意愿。
月前,三代为将的李国公病死榻前,由于足下无子,爵位也被撤除,手上的京防之权一时旁落,搁置在了一边。
今日朝会,有人偶然提起此事,说是西都京防之权不可再无人把持,需得选出一位良将担任,方能保卫西都周全。
虽说这京防不如禁军被靖帝看重,但大抵也是西都举足轻重的一股军事力量,四方城门都要被京防辖制,每日何时开门,何时落锁,都由京防统一制定。
京防关乎西都的日常生活。
被提名掌京防大权的人选共有四位,都是军中出来的好手,但具体由谁来掌握,群臣议论纷纷,一直僵持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王忠,太极殿那边如何了?”靖帝一袭宽松的圆领儒衫,倚在软和的榻上,抬眼问道。
在他旁边的红木矮几上,放着一个折子,上面有四个名字。
王忠陪伴靖帝多年,自知靖帝喜好和言语,弯腰温和地回应道:“已经请几位大学士回府了,各自见不着面,吵不起来。”
太极殿的事,王忠知道的一清二楚,他当时就侯在殿外,起先还一切正常,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大人看着手中折子,批阅奏章,最后上呈靖帝最后决断。
但也不知何时,不知何事,几位老大人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靖帝并没有出言阻止,王忠也没蠢到派小太监进去查看,只本本分分地守在殿外。
争吵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直到晌午头,最后靖帝发话,摆手遣散了众人,叫他们归家,明日再来商议。
但老大人们的脾气格外执拗,都不愿意归家,争吵声愈发激烈,王忠在殿外隐隐约约听到几个名字,一个是宁国侯府,一个是威武将军,还有一个兵部侍郎。
见压制不住,靖帝先撤了,只是出殿时吩咐了王忠几句,王忠照实办了,此刻才堪堪地赶到御书房,这耽搁的时间,靖帝连午膳都用了。
王忠按靖帝的吩咐办了事,回来时靖帝自然要问。
王忠只点点头,说办好了。
靖帝欣慰一笑,没来由地轻松自在,甚至倚在榻上拿起了折子看了起来。
王忠候在一边,平静喘气。
送那几位内阁老大人回府,不要再在太极殿争吵不休,王忠有的是办法,既然靖帝不想做恶人,留恶名,那么王忠义不容辞要做马前卒。
这么多年,王忠的角色一直是这样,所以被许多人不喜。
靖帝拿起折子看了一小会,四个名字已经映入他的脑海深处,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到底由谁来接任京防之权更好些。
宁国侯府?
内阁首辅韩载的娘舅家,这两家好的像是吃同一碗饭,穿同一条裤子,韩载是条老狐狸,年轻的时候还能办点实事,但自从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这条老狐狸就把和稀泥的本事,修炼的愈发炉火纯青。
今日明面上支持威武将军任职,但话里话外都处处向着宁国侯府,想要为自己的娘舅家争取些什么。
若宁国侯府拿到京防之权,韩载的地位和宰相又有什么区别?
一旦有异心,实难处理啊,排除。
威武将军?
一个二愣子,只知道打仗的莽汉,前些年在南疆安氏的麾下立了不少战功,又恰逢恩赦,留京述职,一直到现在。
先不说这莽汉没有脑子,做不来这京防看人脸色的事,单单这出身安氏,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人会不会是南疆那个要死的人派来的细作?
南疆安氏这些年暗中积蓄力量,朝中上上下下有不少他们运作的痕迹,不得不防呀!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威武将军,排除。
兵部侍郎?
靖帝想到这个名字,翘起嘴角微微一笑,眼神掠过旁边老太监王忠阴郁的脸庞,张嘴问道:“兵部侍郎李捷,你祟司局有什么记录。”
西都祟司局不止管皇宫邪祟安防一事,而且还兼任西都大小官员秘密调查一事,统称特务机构。
王忠苍老的面容看不出喜怒,平静答道:“兵部侍郎李捷年前时候,进出东宫频繁,最后一次在今年三月间,当日太子亲自出来迎接。”
靖帝听罢,忽然笑出了声,老太监王忠不解,眉头稍蹙,不过他立马就明白了过来靖帝这声发笑是何意义。
靖帝知自己失态,但也毫不掩饰,更甚至给自己倒了杯茶水端在手上,当作闲聊和王忠说话:“没想到,没想到,太子也是个长进的人儿,外人都说朕立老二为太子是赌上了大半辈子的国运,大国朝命不久矣……哈哈,这么多年,太子也有长进,也知道笼络自己的羽翼了。”
靖帝在笑,王忠可不敢,他只能苦着一张脸,心里惊慌不已。
太子纪睿羸弱,若不是大皇子早幺,又出了十八年前南疆安氏叛乱一事,这东宫之位不可能是纪睿的,而是四子纪嘉的!
靖帝立纪睿为太子,也只是权衡之计!
第055章 权衡之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