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是干嘛的。”
      “别乱碰,还没整理呢。”老头拿脚趋了趋李乐。
      又走到小桌前翻了翻,捡出一本书,塞给李乐。
      “闲着没事就看看书。”
      李乐接到手里,看了眼书皮,《考古学和科技史》,“太专业了吧。”
      “先当故事书看。”
      “夏作铭著,夏作铭是谁?”
      “我老师。”老头撂下一句,就拧过身,坐到桌前,不再理人
      李乐半躺在床上,拿起书翻着,想起曾敏以前说起小时候,老头就是这么对她的,给一只蜡笔,几张纸,自己玩去吧。
      一天舟车劳顿,虽说在车上睡了大半路,可一本书没看几页,李乐两只眼皮开始不由自主的往下沉。
      迷迷糊糊中,几声凳子和水泥地摩擦的声响,让李乐一惊。
      “走,吃点东西去。”曾昭仪抄起挂在墙上的军大衣,戴上围巾。
      “哦。”
      出了房门,李乐听到其他几个房间里,传出男男女女的笑声。
      “姥爷,这些人和你一起的?”
      “算是吧,都是燕大、西北的几个老师和学生。”
      “不叫他们?”
      “不用,他们都吃过了。”
      “合着您等我,还没吃呢?”
      “想什么呢?我得赶紧把手里的东西弄了,没顾上。”曾昭仪哼了一声,头一扭,大步朝前。
      哎,这老头,一句软话都说不得。
      跟在曾昭仪,在镇里溜达了一圈,终于在一条小巷边,找到了还亮着的一家小吃店。
      两碗挂面,一人一个煎鸡蛋。
      “这里的手工挂面外面吃不到。”曾昭仪拿小勺,往碗里添着辣子。
      李乐挑起一筷子,凑到眼前,“我还以为是那种机器的呢。”
      “工业食品哪能和这种比。”
      “是挺好吃。”李乐吸溜一口,一股麦子特有的香气。
      “姥爷,刚才溜达一圈,我看这镇子又是城墙又是门楼的,有什么说法么?”
      曾昭仪朝门外望了一眼,点点头。
      “这个地方是明代九边镇里延绥镇下面三十六座城堡之一,正统年间建的,原本是屯兵驻守的地方,明清建筑不少,城墙也算完整,当时主要是应对北面瓦剌部的南侵,瓦剌你知道吧。”
      “知道,瓦剌鞑靼么,有人念瓦次和达旦。土木堡,大明战神朱祁镇,一战坑死五十万精锐,去了蒙古当留学生。”
      “调侃调侃就行了,历史人物,尤其是这种帝王,哪能是一句两句,好与坏说的清的。”曾昭仪瞥了眼李乐。
      “历史人物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
      “嗯,阶段论和方面论。”
      “我之英雄,彼之贼寇?”
      “差不多吧。”老头把碗里的煎鸡蛋夹给李乐,“这边往北就有沙漠和长城,我让人带你去看看?”
      “听我爸说,你在挖什么古墓?”
      曾昭仪一听,筷子敲敲碗边,嘁了一声,“他懂个屁,不学无术。”
      “那是啥?”李乐笑道。
      “算是有个方向,你要是有兴趣,明天帮我拎包,路上与你讲。”
      “好。”
      老头想了想,又叮嘱道。“不过得听话,不能乱摸,不能乱跑。”
      “放心吧,姥爷,您说啥是啥。”
      清冷的石板路,点点零星灯光,五百多年的老镇子里,李乐听身边老人慢声细语讲解着城墙青砖、门楼杵柱、小庙挑檐,虽有寒风扑面,心中却温暖如春。

第39章 高家堡[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