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如果年底大队上杀猪,还可以排队买点猪肉打打牙祭,平时那可是没有肉吃的。供销社倒是有东西,但是都需要票。买粮食需要粮票,卖肉需要肉票,买布需要布票。但是这些票,村里面是很难攒齐的,每个人一年到头也就分点布票、粮票,就算有了票,这年头连饭都吃不饱,又有几个人舍得花钱做新衣服呢!
      都是大的穿了给小的,小的接着再传下去。所以这个时期的衣服特色就是补丁贴补丁。只有在城里上班的人,每个月可以定时分到一些票据和钱,手头也能稍微宽裕些,所以这个年代能在城里上班端铁饭碗那都是了不起的事。
      楚芸提着水壶,想着给楚朝阳夫妇送去,外面这么大的太阳,也不知道他们带的水喝完没有。走出院门,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什么人,这个点大伙都上工去了,路上十分清净。等楚芸循着记忆来到自己父母干活的地方,在田埂旁遇到了同样在上工的村长老婆,打起了招呼:“李婶,在忙呢!”
      “哎呀,是芸芸妹呀。怎么样,头还昏不昏?没有哪里不舒服了吧?也不多休息几天跑出来干什么!”
      “我来看看我爸妈,顺便给他们送点水过来解渴。谢谢李婶关心,好多了,已经没有什么事了。那我过去找我爸妈了,李婶。”楚芸挥挥手说道。
      这边说话的声音早已传入周围人的耳里,楚爸楚妈此时也抬起了头看到自己闺女,高兴的喊着:“芸芸,快过来。”
      “身体还没恢复好,怎么就出门了,这个点太阳这么大出来多遭罪呀!我们都已经给你请好假了,在家多休息几天再上工。”楚父心疼的看着自己闺女。
      只见一旁的小萝卜头,也从母亲身后钻了出来。此时的楚爱国戴着个大大的草帽,嘴里叼着一根稻草,样子说不出的滑稽:“姐,你就好好在家里休息嘛,地里有我和爸妈。你看我可能干了,都捡了一筐子的稻穗了。”
      这个时期的粮食紧张,大人在前面收粮食,干不了重活的小孩就跟着在后面捡稻穗,捡完一遍,有些家庭人多的也会再次出来看看有没有捡漏的。像楚芸这么大的姑娘平时也是要上工的,但是由于夫妻俩疼爱楚芸,平时也没让她干什么重活。楚芸爷爷以前是读书人,逃荒来到贵州之后,由于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就给他安排了个大队会计的活,一直到现在,会计也是楚芸爷爷在担任。
      由于是全家生的第一个孩子,楚芸也是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娇养着长大的和村里别的姑娘不一样,何素芬年轻的时候是尧上村的村花,楚芸长得像母亲,一张脸白白嫩嫩的,倒是像个城里的姑娘。
      老爷子也舍不得让楚芸去地里干活,于是给楚芸安排了当牲口饲养员,就是负责打扫大队牲畜棚和给畜生喂食的活,虽然是脏了点,但是也不累。每天就早晚去打扫一下卫生,再给棚里的鸡鸭和猪打点猪食来喂,其他也没什么事情了。比起在地里赚工分可是要轻松得多。
      一个成年的劳动力每天有10个工分,楚父算10个工分,楚母算8个。两个人每天能赚18个工分,像楚芸这样的小姑娘就算在地里干一天最多也才5个工分,可是给生产队当牲口饲养员可是算6个工分,都能抵上大半个壮劳力了。而像楚爱国这样的小孩,也就算2个工分。
      此时的一个工分换算成钱也就值3分钱,也就是说楚芸一家干一天的活可以赚0.78元,一个月全家人的收入就是23.4元。这还是全家人每天干活不请假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的。而此时城里工作的人,每个月每人人均收入据原身了解大概是20~30元的样子。
      难怪大家都羡慕在城里工作的人,人家一个人的工资就抵乡下干活一家人的工资。每个月还有一斤肉票,可以打打牙祭。不像在乡下,每天就是吃红薯,玉米配上黄瓜白菜,肉都一年难得见上一回儿。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农村人就只能在地里干活,任何交易买卖都是不可以做的,只能在生产队上工赚钱,所以导致这一时期贫富差距非常之大!

第四章 空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