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懂的再问。”
听了孙当家的话,底下的佃户又重新安静下来。
“易涝易旱之地便是涸泽之地,蝗虫多发生于河坡涯地,河坡在汛期的时候时常受到河水的冲刷,等旱季来的时候,又干的最快,这些地方就是蝗虫产卵的最佳之地。”
“蝗虫是喜好干旱,但是土地太干、太湿都不适合它产卵,只有旱季来临,这些河坡虽然已干,不是那种土地干透了,而是还有一定水分的时候,会更适合他产卵,也适合虫卵生长。”
凌霄尽可能用白话,将问题讲清楚。
“所以说,你们这里临近河道,极大可能就是蝗虫的生长基地,是它们繁衍生长的地方。”
“我们要集中力量对他们地方进行深挖、开垦,解决了虫卵问题,蝗虫问题便好解决了。”
一口气,凌霄将话说完,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这地里面也有虫卵啊?”
凌霄:“虫卵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都可以繁殖,不过田地不是大部分蝗虫的选择。”
听了凌霄的话,管事觉得十分有道理,不然怎么解释,他们这里的田地是最先、最快受到影响的。
面前的佃农也恍然大悟,越想越觉的凌霄说的对,之前他们对虫卵不在意,主要是虫卵不如蝗虫好找,可是有时候也能挖到虫卵,就像凌霄说的,有水的地方不会有虫卵,已经干到一定程度的土地上也不会有。
这知道虫卵在哪里生长之后,就容易多了。
众佃户这时候看向凌霄的目光纷纷变成了敬佩,怪不得人家能当官,自己要在这里种地。
凌霄开始将应对现在出现蝗灾,周围人听的极其认真,他们这里围了一堆人,不仅吸引了众多佃户的目光,还吸引了顺天府的衙役。
“都聚在这里干什么,还不赶紧去灭虫。”衙役的一声怒吼,周围的佃户看看凌霄,又看看衙役。
他们还想继续听凌霄讲完。
“怎么还不动,我们说话不管用了,是吧。”一个衙役上前,准备赶人。
凌霄赶紧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站在他们对面的有三名衙役。
本来衙役不想过来这里,这基本上都是宗室的田地,他们自然有人在管理,过来这里干活吃力不讨好。
但是远远的便望见这里人员聚集在一块儿,一会儿户部左侍郎还要过来查看,让他们看见了,兄弟几个就是失职了,谁让他们三个人负责这一片田地呢。
凌霄站在他们三人面前,“三位公差,我们这里还有一点事情,等一刻钟后便离开。”
衙役看凌霄样子就不像这附近的百姓,心中还在想着会不会是哪个衙门的官员出来查探情况了,不由的对凌霄恭敬了一些。
“这位老爷不知一会儿在这里还有何事?”
“待交代清楚各位如何治蝗,我们便会离开。”
一听凌霄说是“治蝗”,一位衙役说道:“那你们快点,一会儿会有大人下来检查的。”
凌霄紧接着讲到,以后应该如何应对蝗灾,“蝗灾”的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干旱”,“旱极必蝗”。
除了治理蝗虫时,要根除虫卵,改善土壤之外。
从大的方面思考,需要改善水利条件,天灾人祸有时候避免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随后,凌霄将这个问题又转移到“生产力”、“技术”的发展之上。而应对天灾人祸,除了我们祈求上天之外,我们还需要创造。
“创造出一种东西,可以开挖地下几十米,让我们家家户户都有井,大家吃水不用挑。创造出一种东西,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创造出一种东西,可以让我们的土地更加平整,大家两刻钟的时间便能到底京城。”
“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要大家换一个角度去看待社会,这社会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发生变化。”
凌霄也不知道为什么讲着讲着治蝗之策,就是开始扯其他的东西,关键是他面前的人都听的津津有味。
他不由的将以后人们都能够吃饱饭,喝上水,隔上几天能够吃上肉,房子夏天不漏雨,冬天不塌房,以后出门更加便利,想到哪里都很方便,给大家描绘了一番。
“原来我们的生活还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每个人心中不由的想到。
第181章 地头讲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