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荣地向上发展。
过程中有种种不顺心,但最终目的还是达成了,权也攥在了自己手中,傅麒轩长出一口浊气,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满足。
整个交流会就此落幕。
但发展组织的建设才刚刚开始。
傅麒轩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是确定了组织的办公地点,在租界一栋楼上分到了一层,离以前政府的办公楼不远,现在那边也有很多单位,可以说很厉害了。
而后又通知接下来是起草拟定协会各项事宜的时候,理事会成员务必留下一同开会讨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知道要立规矩,可活儿临到自己头上就不是滋味儿了。
理事会哪个成员不是厂里的顶梁柱啊,为了进入理事会已经浪费几天时间了,还要留不知道几天。
就连田厂长这样的都没忍住说了两句。
但也没人真提不参加的事,都想着万一能捞点好处呢。
介绍的时候大家可都听到了,可以和政府合作,拉政府的投资。
也许是成立过程中变数太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大刀阔斧的行动。
不疼不痒地讨论了政策法规,合法经营的范畴,以及常规的对生产的敦促。
收了一笔会费,杨风他们这样的一年缴纳五百,普通的缴纳两百。
至于好处呢,也有很多。
比如说单位对外招聘专职人员,这就创造了许多岗位,而成员们是最先知道消息的。
再比如政府和协会向成员们科普了许多行业内的盛会,除了市内的交流会,还有羊城,鹏城等地的展览会,学术交流会,以及对外贸易的交易会。
这些信息对于顶级的那一批来说没什么,但对于普通企业工厂来说那就是莫大的资源了。
例如石市就不知道海市举办了这样一场交流会,也不知道羊城等地的情况。
杨风还特意抽时间打电话问了沈女士,她们分厂和总厂都没有接到参加的通知。
所以南方发展快是势必的。
参加会议的高低是个领导,这样一群人凑在一起制定规章制度是很快的。
不到一个礼拜时间就确定好了框架,还下发了各种资格证明,对于理事会的常驻情况也确定下来了。
让厂长们都留在海市显然是不可能的。
发展组织的情况也不是像协会那样以个人的名义加入,而是以单位名义加入。
所以各方协商决定各自派遣一位管理者每周与会一次,也能请假,每个月至少到一次就行。
这样的负担各自都能承担得起,无异议地通过了。
杨风这边选的是何晓萍。
她这段时间各种挤时间写出来的建议也交给了何晓萍,让她不至于开会的时候被为难,也能知道什么样的要求对自己不利,提出反对意见。
几乎是一下发成员证明,杨风就着人去定制了两种铁牌,将来挂在门店门口。
钟建国买了货车以后和严旭一起把考驾驶证明的关系跑下来了。
到招学员的时候,还是被杨风拦住先教内部人员,从内部选,对外招聘也是以招保安的名义先工作半年再培训。
这也是她突然想起京市已经有专业驾驶学校了,也发展了有两三年了,一群公子哥办的。
打电话回去打听了一下学费特别贵,而他们现在还没有大货车的培训。
要是想在学校报名学习大货车的话,每个两千块是下不来的。
京市普通人工资一个月才五十左右,哪儿有人掏得起这个钱。
杨风不缺钱,但也不会在这种地方考验人性。
厂里本来就女生多,第一批报名的竟然全都是女生,还是以何晓萍为首的小领导们。
钟建国想发脾气把人唬回去,可这一批人又不是什么小女生,那是杨风的娘子军啊,拽着钟建国就找杨风商议解决办法。
这事也好办,杨风把力气不够的挑出去,没有理科基础的也挑出去。
另外给厂里买了十几本机械原理还有和汽车相关的书。
想学开货车的必须把这些书吃透了,然后利用每周调休日去学习。
种种条件下来,也有几个人不怕吃苦,也认为自己能学懂,就留下了。
被刷下去的人不高兴极了,司机多牛气啊,这可是极其吃香的技术工。
杨风安抚她们,也不用着急,等两年以后就给厂里买一批小汽车,工作两年以上的,都可以去学开小汽车。
女生们一阵欢呼,钟建国嘴撇了又撇,眉头皱了又皱,最后还是忍住没说话。
哪儿有人买车一批一批的买啊,可这位还真能,连大货车都是一批一批定的。
知道消息晚了两天的聂兆权也预定了一批学习名额。
他那边半年以后有了大批固定员工以后,希望拿出学开车这样的奖励激励工人,另外想申请两辆车运输材料。
这都是合理申请,杨风都批准了。
没等十五天满,杨风就迫不及待买了回京的票,将钟建国交给何晓萍管理,就带着儿子和严旭回京市了。
杨风走了以后,何晓萍才开始着手管理连路东和钟建国。
这两个家伙是杨风直招的,直接就开始工作,很多毛病何晓萍都看不惯,觉得他们没有一个上班的样子。
尤其是像钟建国,在工厂抽烟就算了,还随手乱丢烟头。
被何晓萍罚抄了一百遍简易规章制度和严旭写给他的注意事项。
钟建国那个性子一开始当然不听,但何晓萍是谁啊,销售群里杀出来的将军,用嘴就能把他说哭,想刻薄还是想安抚,信手拈来。
短短几天时间,就让连路东和钟建国彻底对她敬畏起来。
这两个公子哥刚开始只服杨风,工作也是冲着领导来的,对一直跟在杨风身后服从性很高的何晓萍没有正确认知。
钟建国还好,他还认可严旭,对严旭给他写得注意事项也认真看了。
倒是连路东的自信心彻底被打击到了,这回他才明白了杨风说得不够格是什么意思,死心塌地地当起了店员和仓库搬运工。
钟建国难得回家早还待在房间里,他爸妈不兴的理他,回家看他的姐姐偷偷进门看他在干什么。
得知情报以后震撼地跟父母分享:“你们知道吗?他竟然在写字!”
“放屁吧,怎么可能在写字,他要是能写字,还能连个初中都毕不了业?”
钟建国姐姐扶额:“爸,那不是初中毕不了业,是没考上中专和高中,毕业证是拿到了。”
她妈也没忍住:“你不会是看错了吧,我就没见他在家写过字。”
“哎呀,你们上去看看就知道了,别说我说的啊。”
钟建国被罚了抄写自觉丢脸,又不想拖拉,安安静静偷偷写完就了事,没想到被他姐捅了出去,成了家里的乐子。
他和老头子一见面就吵,他妈也不会烦他,突然进房间肯定有原因。
东西往抽屉一塞,下楼就看到了他姐。
“钟美慧你回来干什么!”
话音刚落被钟司令一巴掌拍后脑勺:“叫什么呢,没大没小。”
钟姐姐也不生气:“回来看看你是不是真开大车了。”
“那你现在看见了!告状精。”
钟家得知钟建国进入一家个体企业工作很是震动了一番,不仅是钟司令,他两个出息的哥哥姐姐也去查了一番。
这一查就知道了公司刚加入理事会的消息,加上大货车每天就停在家属院外,这让一家人不得不承认小儿子终于有点儿出息了。
他妈听说了一个月能挣一百五,更是强制他必须坚持下去,怎么都要干满三年,把这两年霍霍的钱挣回来,再攒点老婆本。
“所以你那小车真给你姐夫用了?”钟姐姐还是多问一句,看看他态度。
“给他用就用呗,我现在也是开大车的人了,而且过两年我想开小车了就开新车!”
一家人谁不知道谁啊,很快厂里关于运输队的安排就被哄出来了,这下连他姐都强烈要求他干三年再说,最好能干一辈子。
听说厂里姑娘多,能找个媳妇那就更好了。
钟家也不是特别爱面子的人,不然也不能把三个孩子都留在城里,他能安安稳稳干活,有人教东西就再好不过了。
钟司令松口也是看了他抄的两份东西,一份规章制度能看得出来企业的精气神,一份注意事项能看得出来前辈不藏私的爱护之意,这工作环境可以说是非常难得了。
钟家在乎孩子,但也有这个时代的坚守,以钟司令为首都是鞠躬尽瘁有信仰的人。
家里并没有富有到可挥霍,钟建国这两年的花销还有哥哥姐姐的资助。
他没赚到钱也不敢亏太多,工作一确定不用进货了,就把几家的钱都还了回去,只少了他爸妈这边的,说以后补上来。
把他妈感动得不行,直说不用还了,钟司令让他不要放大话。
钟建国在半年内升职了一次,领了一笔丰厚的奖金,攒下了将近两千块钱,这又是后话了。
第374章 落幕与开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