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奖金是在弥补他过去没有及时得到晋升和奖励。
聂兆权淡定的心态突然受到冲击,他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可以再说一遍吗?”
杨风说:“你马上会得到一份一千块的个人奖金和五百元的代金券,从现在开始年薪涨到五千。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建筑公司的规章制度要和总部总的制度接轨的同时,制定内部标准。
我不清楚你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没有完全了解公司的做事风格,如果觉得还不能太适应的话,这也是你接下来要攻克的重点。”
聂兆权呼吸都有些急促,他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也知道周围有人在倒腾东西,进账都是几万几万的,可突然说要给他涨这么多工资跟天上掉馅饼也没什么区别了。
他是经历过不好的日子,可那并没有让他的道德底线变低。
能合理地让生活条件跃迁,没有谁会不心动,他也不例外。
曾经有些不合理的地方如今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若是在其他地方,聂兆权也不会想着工作个一年半载就升职。
熬资历是大家公认的社会法则,除非起点就比较高,像他知道的一些人一毕业就是局长副局之类的,也是有家庭背景或者其他特殊情况。
可在这儿没有这种情况,聂兆权也敢想的原因就是刚开始时严旭实在大方。
不仅允许打零工,要是签合同工资立马张到正式员工还有应季的福利发放,严旭说是总公司的统一安排。
那个时候聂兆权就对总公司十分好奇,也就没有了藏拙的意思,反而是很主动地表现自己。
然而在身边一个个非常普通的工人都能管几个人而有个名分时,他管几百号人却没有任何表示就很奇怪。
现在看来,总公司和他想的差不多,政策怀仁。
这一年要么是考验他会不会留下,要么就是严旭自己动的手脚。
聂兆权这边把真相凑的七七八八,也对公司更加认可了。
他之所以能在这边干这么久就是因为整体的氛围他比较喜欢。
他一身本事是在下乡的时候帮人盖房子练起来的。
刚开始是为了赚点钱,让家里头日子过得好一点,加入了农场的建设部队。
那儿真是个吃人的地方,辛苦远非常人能想象。
他的父亲怕他瞎干,就开始给他教起了专业知识。
越是底层的环境,人对思想的追求就越少,往往只有最直白的冲突谩骂欲望和沉默,用一个文明一点的词来说就是粗鄙。
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文明程度的要求就越高。
聂兆权那些年里就是处在这样一个矛盾的阶段。
他一方面沉浸地喜欢父亲营造出来的知识海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磨砂感。
回来考了三年大学也是有这个原因在,他想要去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去。
杨风问了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一个很好的大学,只是他每一年的目标都是最好的学校,于是年年落榜,又不想将就。
工地这环境普遍都是充满戾气和肢体冲突的。
聂兆权被严旭给出的高工资打动,却没有抱太多期待,仅仅是想着干一段时间赚点儿钱再看。
如果没有合适的活儿就去工厂,总归是和以前不一样了,有退路就有底气多了。
这一干就是两个月,他被父亲提醒时才发现时间过得这么快,毅然决定留下,拒绝了进厂的机会。
这里不仅招女工,还一视同仁,不允许打架斗殴,连脏话都不允许。
看似柔和全是好处的地方,严厉起来也是丝毫不留情面的。
他刚入职第一个月,严旭就赶走了三十多个人,打架的吵架的都有。
甚至有一个他都不觉得有多严重的,严旭开除了人以后还大发脾气,勒令他们不许对同事说出带有侮辱性质的脏话。
正是这种风气让他决定留下。
所以在杨风反复确认他到底能否接受并上下一致的实行公司文化时,聂兆权笑了,并少见地真情实意表态。
杨风跟他聊了有三个小时,从一开始的面试,到聂兆权自白,到文化理念再到发展方向。
话题之深入,给足了聂兆权被重视感。
也让升职这件事有了实感。
这一聊就聊过了,食堂没饭了,索性带着他们去外头吃。
出门时杨风和严旭去推车,这边聂兆权就被拦住了。
“小聂啊,我实在受不了了!”
&nb
第360章 多方位发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