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
还软磨硬泡地看了杨风藏起来的几件衣服,包括未成品。
考古专家只能说出哪个是什么工艺,和什么文物能搭得上边,创新和款式方面他就说不上什么来了。
不过表达了,以他的审美来看非常好的意思。
馆长就想听这个,他惦记着杨风说要卖不出去就放到博物馆里头的话。
他可不认为真能卖到那么贵,就算是真正的文物古董都卖不到那个价格。
也就是说,这些也许真的都能放到博物馆里头去。
他越是这么想,就越想过来看看。
杨风拦不住他,就给他泼凉水,可能做不完,但是一定能卖得出去。
双方谁也劝不动谁,但他又介绍了很多人过来。
博物馆算是官方,他们有一个这些年组建起来的民间团队,从全国各地挖来的刺绣织布师傅,用来修复文物。
他介绍,这些师傅们也都信任,于是在休息时间承包了不少活儿。
连杨风一直心心念念的织金都有了。
还不用她买家伙什儿,直接用博物馆的。
人家事情都做到这个份儿上了,不能不同意。
杨风给他看了两件绣龙绣凤穿金的立体绣,承诺他这两件最贵的在巡回展览后放到博物馆去。
馆长没忍住问了一下价格,杨风说九百万。
直接给他吓回去了。
他回去以后又不信,第二天跑来跟杨风说不可能,不过衣服人家是要的。
杨风也知道九百万放在这个年代可能卖不出去。
但以后还真不一定,只要这件衣服上身的人足够经典,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不管是金线工艺,还是织布工艺,都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无可替代的,它们的价值只会越来越高。
这就是外国人塑造起来的奢侈品市场。
杨风反复叮嘱他不许别人知道价格的事情,上次那大佬只知道一百万也承诺她不随便往外说了。
他们不信,万一有愣头青信了,真跑上门来查她,或者是用不入流的手段投了扣了,给她徒增麻烦怎么办。
周五晚上,向左找到家里来了。
这几个孩子可能都是自卑,平常除了过来帮忙,都不怎么上家里的。
杨风手底下人多了,就让他们把时间放在学习上,来的就更少了。
向左纠结了许久还是觉得要问一问小姑。
“我们老师通知我,可以争取公派留学的名额了。我不知道要不要争取……”
“当然要争取了!能出去读一年书,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的。”
杨风早就想过这件事儿,向左是她们家读书最有出息的了,学法要是能出去读一年再回来,以后分配的单位都不一样。
向左心里还是不稳:“可其他申请的人家里都是京市的,父母都有工作,我……”
“你是觉得自己优势不大?”
向左点点头。
杨风笑着说:“多大点儿事儿,你想去就只管好好学习,只要学习没问题,肯定能去。”
第330章 被惦记上的衣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