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0章 韩境元回来了[1/2页]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说画中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请了江老帮忙,自然是要答谢的。
      杨风给他们爷仨各自拿了一身冬装,都是厚大衣厚毛衣,还有棉袄。
      家里三个男人唯一一个会生活的还是最小的江川,江川又经常不在家,训练也忙,没时间管这些事儿。
      这样的回礼也算刚刚好。
      就是江老一直说太多了,他就算不太清楚物价,也在那些年的苦楚中知道棉花有多珍贵。
      杨风想送什么还没有送不出去的,她一句要常麻烦他翻译,请他教韩闻墨外语,就把东西放下了。
      工厂建设过程中的总监工就是那天的建筑学家刘滨。
      人家水平高,杨风就只需要一起做好预算和工期核对就行了。
      但这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直到十一月月底才做好一期的规划。
      而韩境元也终于回来了。
      他还在路上的时候,国内第一条涤纶生产线研制成功的消息已经上了头条报纸。
      全国都是这个消息,在发明者自愿献给国家的消息再次上报时,人们的爱国情绪也随之高涨。
      杨风给韩闻墨请了一天假,母子二人早早就起床等在火车站。
      一向以来都是韩境元来火车站接她。
      她还是第一次等着接人。
      等待的人往往更容易发酵出浓厚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想见那个人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站外没有任何奶茶店咖啡店。
      并排的几家饭店也不会在早上五点就开业,都是到了上班时间才来。
      更不用说举着相机摆摊的了。
      秋风瑟瑟,地上白霜暗结,黑沉沉的火车站冷意更重,从兜里伸出手来一摸外套瞬间就冻下来了。
      母子俩也没什么事儿干,杨风就教韩闻墨骑车。
      他人小,座位调到最低也下不去,只好站在横杠上骑。
      江川买了车,之前就带他骑过,杨风给他把了一会儿就能自己骑了。
      又过了一会儿,拉着板车的身影披着晨光走来。
      陆陆续续得多了些同为等待的人。
      杨风给韩闻墨掏了一毛钱,让他去买两个热红薯。
      他不仅挑了两个最大的回来,还问东问西的。
      烤红薯什么包装都没有,全靠铁砂掌。
      韩闻墨用围巾裹着两个大红薯,跑回来就问。
      “妈,他都在这儿摆了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不种地了吗?”
      杨风接过一个捂着手,看了一眼卖红薯的老人。
      “不种地哪儿来的红薯?你看他年纪不小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应该另有其人。秋收的时候能分一个人出来说明利润比种地强。”
      “那要是种地利润这么差,大家就都不种地了啊,全部人都没有粮食了。”
      杨风也没有想到他能想得如此深入,这说明孩子最近又有进步,跟着老师学成果显著。
      “如果不调控的话,农民的利益肯定是会被压缩的。
      但种地的人不会消失得这么快,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的。
      要考虑到大多数农民在的地方通信不便,他们能靠的唯有种地。”
      韩闻墨小口小口啃着红薯,很快地就找到杨风话里的漏洞。
    &nb

第300章 韩境元回来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