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焦小花手巧,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学会了好几样发圈的做法。
      原理很简单。
      取完整的边角料,堆叠着缝一个套子,留出松紧带的拉伸距离,剪一截松紧带穿进去首尾缝合,然后再用颜色一致的线固定。
      纯手工制作成本比想象中要高很多。
      布料和松紧带都不是什么贵的,但是这样完整的一套工序下来,产出比下降,相应的人工成本就高了不少。
      那种机器生产的皮筋一天能生产上万个,但这种纯手工的,几十个人开足马力也就勉强几千个。
      杨风为了提高生产力,买了十五台缝纫机,十五个上机的,剩下的人全分配到裁剪中去。
      这个厂从前期培训到人员分配,杨风全都放手让黄霄和焦小花去干。
      两人自动就分了工,黄霄抓管理,焦小花抓业务,具体的人事焦小花管,检察黄霄来。
      语言不通也没关系,只要是上班一律要求说普通话,别扭就别扭了。
      员工们以为老板都听不懂当地话,工作的时候总是会交头接耳,用本地话聊天,可杨风能听懂啊。
      她揪出两个当场就开了,一点情面都不留。
      不仅吓到了新员工,把那俩也吓得够呛。
      杨风再次声明自己不想浪费时间,如果干得好了,就给升职,能管人的,一个月按六十给。
      要知道大家都是二十一个月,现在突然有一个三倍工资摆在眼前,能不眼馋吗。
      萝卜加大棒,工厂很快就上了正轨,裁剪,组合,缝线全都是流水化作业,效率一天比一天高。
      这会儿的消息都靠口口相传。
      杨风之所以急着在这儿开厂,也是想通过一部分人认识到更多的人。
      比如说招装修师傅,现在就不用她跑工地去问了,五块钱的介绍费让几十个女工对这件事上足了心。
      找到这儿来面试的人远超杨风的需要。
      又呆了几天,装修的人和盖房子的人就都招齐了。
      办公地点换到了杨风的小洋楼,市中心的二层楼和村里买的几套院子同时动工。
      黄霄和焦小花留在海市,焦小花负责工厂的产出,黄霄负责工地上的监工。
      杨风独自前往苏省。
      在羊城她已经碰过一次壁了,这次就不想着大面积找什么有传承的技术人才了。
      苏省的市场足够丰富,在这里不仅能找到价格低廉的橡胶厂,还能找到各种线的生产厂。
      可能是技术领先的缘故,进货并不难,甚至还能提出要求单独定制。
      杨风定了一批涤纶加纤维的丝线,极细的十股线再拧成三股线,结实难拽断,纯白色的线还闪着光泽,看着就很贵。
      无心插柳柳成荫,杨风只是和谈合作的人随口问问,这里有没有什么特有的传承。
      就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做香的人。
      家传的传统制香人,不仅能做线香,还会做衣香。
      杨风的计划是做一批香水出来,不需要多复杂,去除异味,留有香气就行。
      可找原料又是一个大麻烦,费时费力,她时间并不充裕。
      了解过后衣香也不行,制香人的衣香成本太高,形制还是佩戴的香囊。
      人家就给她出了个主意,像炒制茉莉花茶一般用茉莉给

第262章 回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