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0章 信息安全[1/2页]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说画中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萧书景有些不满杨风的大手大脚,按照这个花钱法,明年招标开始,她的资金铁定不能回笼。
      不过也欣赏她的魄力。
      市中心的大楼投资一个亿,讨论了好几回了确定不下来。
      杨风来了才几天,十年之内的布局都谋划好了。
      俩人都没管他的心情如何,骑着车跑疯了。
      杨风想要追求效率,可安梅爱上了砍价的感觉,房子不同于买菜之类的小交易,动辄都是几百几百地砍。
      这会儿也没什么好买的房子,老洋房上上下下住着好多家人,要全买下来麻烦得很。
      百分之八十的房子都是直管房,剩下的房子也基本上都是单位自管房。
      政策刚刚开放,这些细节上如何变化模糊得很,总之轮不到个人做主。
      改善住房的唯一途径就是调房子,以物易物的方式,可能到了年底能用钱来买。
      可杨风既不想等,也不想要这挤在街道里挨挨挤挤的房子。
      所以要买只能再往外看,往村里看。
      或者往租界,往剧院,天桥那种最繁华的地方找政府,和房子被返还的私人求购。
      这里的村其实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相差甚远,繁华程度堪比普通城市了。
      想进城的人太多了,根本挡不住,没找几处,就买到了好几个连带小院子的平房。
      现如今海市的人口初见规模,饶是在外围的村里,平房也是挤挤挨挨的。
      令人惊喜的则是别墅区了。
      安梅一见砖木结构的二层石库门建筑就走不动道了。
      既有西方联排别墅的模样,风格上又遵循了国内传统的中心轴设计。
      弄堂口的牌楼有浓郁中式风味,红砖齐整,红瓦如鳞,法文标注优美大气。
      敲了好几家门遇到一家不是混合居住的。
      屋主是三十年前办厂的老板,公私合营后闲赋在家,靠着积蓄养活一大家子。
      现在孙子年龄大了,考上了大学,还想公派出去,老头也想出去,就让杨风捡了个漏。
      买下了这栋别墅后运气好像就花完了,再没有买下合适的房子,也没有遇到好的店面。
      跟街道租店面,也来回跑了几天,软磨硬泡才谈下来一间大的。
      上下两层楼,之前供应粮油米面的,现在各处都有了供应点,这间大的日渐式微,放这儿权当仓库了,往外调货。
      可它地理位置实在优渥,放着当仓库怎么看都是浪费。
      想调给供销社吧,房子里头太破,太脏,收拾起来麻烦。
      杨风不怕麻烦,表示可以自己掏钱重新装修,这才租下来。
      她合同上多添了一条租客优先购房,就是这一条被为难了好几天。
      黄霄跟在她屁股后头低三下四地跟人家道好话。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再世故,也无法在委曲求全之后笑逐颜开。
      黄霄耷拉着脸去解自行车,杨风没搭理他。
      道理都在羊城讲过了,如果他想不起来就是他的问题了。
      这趟是出来历练的,不是出来哄孩子的。
      这么艰难的创业的环境下,仍有人飞速起步,不拔苗助长怎么追得上人家。
      黄霄越想越不得劲儿,自从出了京市,各种事项的进展摧枯拉朽一般,刚遇到阻碍就被自动解决了。
      在羊城跑市场也就跑了两天,接着就被郝菖先接管了。
      来海市的时候流动资金没了,他还没见着杨姐,钱的事儿又解决了。
      前几天买房子难吧,其实也就是跑腿,直到这几天租这房子才体验到了冷眼和刁难。
      中途他一度以为成不了了,还是杨风带他买烟买酒买糖,上到领导下到办事员,连门口大爷都吃了不少糖,这才敲定下来。
      回到宾馆,安梅和焦小花还没回来。
      黄霄没忍住:“杨姐,怎么不带安姐一起啊?”
      杨风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第260章 信息安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