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吧,你想怎么样!”
      常馆长以为她是记恨自己没有及时送韩闻墨去医院,想狮子大开口要自己赔偿。
      路上的时候,杨风就在想怎么能通过常馆长认识到更多的传统行业的人。
      这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仇人。
      而有的事情也不是坐下来好好说就能谈成的。
      反而是现在站在这样一个对立面,或者说是处于利益牵制的局面才能更好地对话。
      杨风推心置腹地说:“常馆长,我现在呢,还是一个学生,你仔细想想,我能想怎么样呢?
      跟你说这些,不是我想图你什么,而是我看到你们已经走上了一条通往悬崖的路,提醒悬崖勒马罢了。
      时代在变,不变的终将会被淘汰。
      武馆还能找到弟子,你去看看所有人都能找到弟子吗?
      那些掌握着精妙绝伦技艺的人哪个不是上了年纪了,到现在还找不到弟子,岂不是就要失传了?
      他们的现在何尝不是常家馆的将来呢?”
      常馆长其实已经信了她说的话了,他有一个制琴的朋友,今年已经65了,还没有找到传人。
      他怕以后他们这一派的传不下去,现在天天做琴,就想多留几件儿作品。
      这老朋友也不缺钱,国内卖不上价的,卖给港城来的中间人,一张琴就能卖个好几千。
      就是差个弟子,要他说先找一个学着,可他老朋友挑挑拣拣,觉得没一个合适的。
      这不正跟杨风说得一样,还是老一套的想法,跟不上现在的变化了。
      就算是这样常馆长也不可能说是直接跟着她说。
      他质疑道:“合着我们这几千年都传下来了,这一下子就都活不下去了?笑话。
      再说了,你一个小年轻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你又有多大能耐?”
      杨风听他一口一个小年轻,真是稀奇,自从她再次回来上学,已经很久没听到小年轻,年轻人,这样的叫法了。
      这是年长者的一种手段,仿佛通过这样的弱化称呼就能打压你的心态一般。
      “我不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人家会教育的自然能传得下去。
      不会教育的,早就消失了,这几千年也不是没有传不下来的东西。
      您还记得东门那家裁缝店吧?
      我曾经用三年时间培养出了五十多个熟练工,生产出来的成品不亚于那家裁缝店的。
      论技术我是比不上,要论管理我还是能说一两句的。”
      她连东门裁缝店都知道!
      这可是之前市里最好的裁缝店之一了,各种名流富太太都去定做过衣服的。
      还能大言不惭地说她手下的学徒就能做出来那样的衣服。
      常馆长也不敢确定她说得到底是不是真的,褚部长的学生就算假也假不到哪儿去。
      “五十多个,哼,你以为我们的家学都是萝卜白菜?”
      杨风当然说的是大话了。
      “这你就又想岔了,以前的人传艺为什么要选人,还不能多,那是咱们全国上下都没有几个人,多教几个,徒弟师傅都得一起饿死。
    &nbs

第224章 催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