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3章 杨爸的京市生活[2/2页]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说画中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吃苦,慈母多败儿的大道理,教育教育她要严格要求孩子,不要屁大点儿就闹得大家都不好看。
      可没曾想,这杨风每一句话都让他没法反驳,句句都像刀子一样插入心里。
      不过他多年经营也不会轻易被击溃:“小杨啊,这就是你外行了吧?我们这些个手艺人,都有兄弟姐妹,马上也要成立交流中心,成立传统技艺传承协会了。”
      果然,这常家馆也在这件事儿中插了一脚。
      杨风就等他说这句呢。
      一般筹谋已久,底气十足的,是受不了别人一直贬低的。
      褚老师在文化部工作,杨风对于保护传统文化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这个阶段国家也不是完全不重视传统文化,而且工作难度太大。
      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就是,你想要保护传承的文化是真的希望被保护传承的吗?
      这些技艺,秘方,技术,都是个人拥有的。
      都是别人吃饭的家伙什,多说一句自己就要赚一分钱。
      而且并不是每一个有技术的人都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常馆长就是一个典型,他有很好的师父师公,所以他的成长十分迅速,现如今的能力也是数一数二。
      但他并没有学到真正的教学方式,全靠死搬硬套。
      就算今天不是韩闻墨,他们武术馆迟早也要出事。
      其他家长要是尊师重道一些,轻易信了他那一套“要吃苦”的言论也是有可能的。
      他们并不是很服文化部的管制,但又热衷于成立各种协会。
      文化部现在缺人,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地关注到每一个行业,对于这种自发性的组织也是暗含支持态度的。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文化部省出力气来管理,又能通过协会发布消息。
      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种非常不正规不合理的夺权方式。
      只要成立的协会,就会产生权利,时间久了,这些本来技术门槛比较高的职业,新人会更难入行。
      新人要是想要发展得好一点,就只能通过“找关系”来获取资源了。
      杨风之前帮忙做了一些文化部的资料整理,看到过很多类似的协会成立申请。
      有戏曲行业的,传统乐器方面的,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常馆长提到的这个传统技艺传承协会了。
      不知道是不是涉及到了传承二字,想加入他们的不在少数,粗略一数就有二十多种,难怪名字起的大。
      她原本的计划是等资金起来以后去投资这些传统技艺,看到他们的发展方向以后就不是那么确定了。
      按照现在这情况,不等她成长起来,有些东西要么被藏到死,要么被贱卖出国,他们不喜欢国家的行事,却能很轻易地相信外国人。
      “您还不知道吧,现在不好成立协会了,就你们那个协会很快就要被调查了,你不觉得它非常不正规,非常不负责任吗?”
      常馆长根本不信,他们筹备了那么久,上面都说了绝对没问题,怎么可能说没就没。
      杨风看他神色,补充了一句:“我的老师是褚部长。”
      这下常馆长尴尬起来,这无异于,惹了想进的新公司的上司。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这杨风知道这么多消息,说明跟褚部长关系匪浅,要是她说个一两句……

第223章 杨爸的京市生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