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他的重要性不允许他做这么消耗时间的事情,二来杨风也不像是个能打听出来话的人,这念头也就淡了。
陀螺一样忙了几天,杨风除了第一天对工期没有概念,后面几天来的工人多,就很少自己上手了,而且严格按时吃饭,尽量准时下班。
终于到交易会开始两天后,楼上也正式开放。
这也是杨风提议的,既然担心楼上没人来,那就用两天时间去宣传,而且每天进入的还有限制条件,那就是有一万以上的单子的外商才能进。
彭厂长和几位厂长愁的头发又掉了几十根,萧书景和付纪宇却是力排众议就这么干!
杨风也没想着能吵起来,她就是平平常常地说还可以这么干,也没有说非要这么干,连有什么好处她都没有解释。
她只是低估了这些厂长的紧张程度,那是身家性命,未来的指望都在这里了,也低估了萧书景和付纪宇对她的看重。
换句话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浓烈的风格。
就像杨风一直不理解自己家和老家的关系,在小时候一直认为那是单方面的吸血和无休止的帮扶,但她会观察,会总结,这个社会就是如此,如果不能正确认识了解大众又何谈成功。
所以她很快就修正了自己的傲慢,她认为定会成功的事情也许在别人看来是荒诞离谱的,如果这次来的没有几十家米商,没有给欧洲供货的国际贩子,那她真的会成功吗?
私下里的百般纠结且不提,价值一万的入场券诱人程度难以想象,可能入场券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巨大的诱惑。
“楼上货”这个话题彻底在外商圈子里传开,原本第一天只有数千元级别的单子,第二天突然就加码到了一万,就为了上楼看看。
不管几家纺织厂的厂长如何纠结,姜主席等几位领导可是满意得不行,要知道广交会上大的交易单少,目标高是高,主要靠来的人多,连几百块的小单子都有的是。
在交易会开始的第二天就达成了一百万美金的小单交易,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要知道按照正常的交易会数据来看,爆发应该是在五天以后,中后期的成交量更大一些,前几天更多的是在了解今年的产品都有些什么。
杨风第一天时穿着她那一套新做的西装来,她个子比很多男人都高,扎一个低马尾,在纺织区长身玉立,几个训练有素,经过部队来人专门打理过头发的业务员都不及她显眼。
一个外商还以为她是领
第107章 身价五百万的商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