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章 投稿赚钱,养兔方法论上报[1/2页]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说画中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有一件高兴事儿就是杨风过了两次稿了,一次稿费五块,一次稿费十块。
      能过就行,说明能摸准文字需求了。
      她想到兔子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生物,遍布祖国大地,就打了报告,问能否将农村合作养兔方案投稿给报纸,这样各地也能学习复制。
      厂里当然是乐见其成的,不过由于机械厂的特殊性,著名问题还是要再向上请示。
      因着这个事儿杨风离核心又近了一步。
      领导的领导竟然是商务部大佬,专门致电过来询问这个复制模式的可实施性。
      杨风有些紧张,但她准备得足够充分。
      详尽地汇报了前期准备的成本,中途耗费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以及风险评估,以及降低风险的方式。
      这篇文章省略了很多中间审核程序,很快就发表了。
      杨风害怕各地农村不重视兔笼的卫生问题,降低了家庭养殖数量,由十只改为五只;强调了鸡兔分离,细致到小病如何隔离观察,兔子食谱,以及冬季如何储粮都写得极为详尽。
      五千多字的文章宛如一篇小论文,出现在了人日第一版。
      杨风很是振奋,报纸送来的那天还做了一大桌子菜。
      韩境元震惊于她还会炸松鼠鳜鱼,虽然用的是草鱼,但样子摆出来了。
      还找出她钉画框的木条钉了一个大相框,放了一份报纸进去,第一次弄,还弄得有模有样,就是剪了一块儿杨风刚买的橙灯芯绒布做背景。
      就算无奈,但看他这么用心,杨风也没提醒他这块灯芯绒布有多不好买,人家一个不知道发表过多少论文的,还能看重她这一个小小的成就,这份心意就很难得。
      有些人不必教会他生活絮扰的苦,他本身足够值得被重视。
      这份报纸不只是她们收到了。
      几乎出现在了全国的邮局。
      隔壁县城的机械厂还打电话过来问呢,这买的方子怎么公布了。
      部长按照杨风说的,跟人说,优质的种公种母是他们培育了三四代才挑选出来的良种,和方子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而且,这都这么久了,第一轮都培育出来了,应该感受到兔子的力量了吧?
      他们离得这么近,还管售后,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咨询,这就是花钱的优势,没花钱的只能自己摸索。
      身边的人都为杨风感到高兴,她收到了成吨的祝福。
      可她却在繁花锦簇之间感到了万分的思念,自从到了机械厂她和安梅的通信就少了很多,时间总是对不上。
      结婚时在市里寄出去的信至今都未收到回信,两个人的所处地都比较特殊,也不知道对方遇到什么事情,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没有办法同享。
      竟真如安梅当初所说的,此生难见。
      韩境元敏感地发现了枕边人的惆怅,问清楚后,耐心安慰。
      “我们都是独立

第84章 投稿赚钱,养兔方法论上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