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章 兴复汉室从这里开始[2/2页]

三国:家父汉献帝 家国天下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了二十一世纪时,隆中几乎依旧保留着许多当年孔明留下的那些痕迹。
      就连当年通往卧龙岗的这条林间小路,走向和形状几乎也跟后世刘冯看过的一模一样,只是土路变成了青石路。
      隆中山谷里的风景极佳,俯首抬眼,满目尽是各种南方的树木植物。
      有水杉、桫椤、红豆杉、棕榈、楠竹……还有许多刘冯完全叫不上名字的植物。
      除了植物,山间还有许多鸟儿,耳畔之间,皆是各种音色鸟儿的轻吟浅唱。
      只是谷中草木过于茂盛,刘冯只听得鸟儿之声,却看不见鸟儿的身影。
      小径旁,一条小溪哗啦啦的淌过。
      刘冯感觉有些口渴,便下马从小溪旁掬起一捧水喝。
      溪水澄澈可见人影,且又甘甜清冷,一看就是山泉之水。
      沿着小路向前走了大概有二十分钟的样子,刘冯和蹋雪、孔融三人来到一处长满楠竹的小山岗前。
      考虑到这是第一次见面,要是浩浩荡荡十几人全都过来,动静太大太闹腾。
      在刚才路过一片空地的时候,刘冯让华佗、冷寿光和赵家家丁们在那歇脚,自己带着孔融和赵云前来拜访。
      可蹋雪小公主非要跟着一起来,刘冯无奈,只好把她表哥给换了下来。
      小山岗不高,只高出山谷的地平线两米左右,面积也不大,占地也就是十几亩的样子。
      整个小山岗用砍伐整齐的楠竹做成了一圈篱笆墙,入口处,同样用楠竹做了一个篱笆门。
      篱笆门旁躺着一块巨石,巨石上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大字:卧龙岗。
      一旁是四个小字落款:诸葛孔明。
      见篱笆门上的横梁上挂着一个铜铃铛,刘冯便上前摇了摇。
      不一会儿,一个十三四岁书童装束的少年闻声走了过来。
      “孔师,上吧!”刘冯往后一退,让孔融走上前来。
      这是刚才路上刘冯跟孔融安排的工作,跟诸葛亮的会面,他决定让孔融当前半场的主角。
      本事越大的人个性越强,诸葛亮也是一样。
      身为文艺青年的他比较清高,想当年,刘备为了请他出山,吭哧瘪肚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到,前两顾都吃了闭门羹,气得关羽张飞都想把他给削了。
      刘冯可不想吃这个闭门羹,他这个太子爷如今在天下人眼里早已进了坟墓。
      要是打着我是太子爷的旗号求见,肯定得被诸葛亮当成神经病丑拒。
      打着别的旗号,份量又太低。
      连手中握有数万兵马的刘皇叔都得“三顾”,自己恐怕百顾千顾,人家诸葛亮都不带搭理的。
      孔融就不一样了,当下的孔大夫可是大汉第一才子,头上戴着汉室忠臣和孔圣人后人的神圣光环,还是名扬天下的大儒。
      如果让老孔打着想跟诸葛亮见见面,交流交流学术的名义,诸葛亮应该不会不给老孔这个面子。
      “敢问三位有何贵干?”书童拉开篱笆门,问众人道。
      孔融笑呵呵的给书童抱了一圈:“小童,不知你家卧龙先生可在家中?”
      “敢问您是何人,找我家先生有何贵干?”
      “老夫姓孔名融,字文举,兖州曲阜人,近日游历天下途经襄阳,得知贵地有一位学富五车的卧龙先生,老夫特来求见。”孔融背出了刘冯教他的台词。
      听孔融说完书童板着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原来是名扬天下的大儒孔大夫!请孔大夫稍等片刻,我家先生刚用过饭食,正在竹林散步,小生这便去禀告!”
      言罢,书童向孔融作了一个长揖,转身小跑上了卧龙岗。

第22章 兴复汉室从这里开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