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傅这是何意?”
      叶昭榆抬眸看向他,眼前像是有蒙蒙水雾,将人看的不真切。
      今日怎么总有人在她面前提起这个人,自从他下狱后,她从未去见过他。
      如今听他们这般语气,好像其中暗藏隐情。
      谢太傅拨了拨火炉中的炭,丹青水墨点染的宽袖在风中招摇,流云似水的浅笑一声,“盛安见到裴朝的第一眼,想到的是什么?”
      叶昭榆回忆着那晚的一瞥,轻声开口,“云中孤鹤。”
      谢太傅点点头,眼尾细纹上扬,“老夫也是。”
      叶昭榆暗暗吃了一惊,抬眸看过去,“太傅认识裴朝?”
      谢太傅叹了一口气,将怀中的信件递给她,音色怅然,“盛安自己看吧,老夫不信他是折腰屈节之人,更不可能谋害于你,你是他的引路之人,他因你才入了玉阙。”
      叶昭榆怔怔地接过信件,一封一封的看了起来。
      谢太傅拿起杯盏喝了一口,随后缓声道来,音色浑厚,带着几分沧桑之感。
      “老夫第一次收到他的文章,是他跋涉千里,用全部身家买通门徒递给我的一首干谒诗。
      寥寥几句,道尽了边关苦寒,昏官当道,民不聊生,揭开了这盛世之下的腐朽,平静之下的暗涌。
      君权神授,君承神泽,泽未遍民,边末之地,哀鸿如流。
      我久居京城,自以为如今明君当道,天下太平,哪来的黄口小儿,在此哗众取宠,便将他拒之门外。
      只是,那几句话一直如鲠在喉,第二天便托人去寻他,想见见是哪个小子如此愤世。
      见了才知,那是一个极为清瘦的少年,面容普通,只是那鹤骨松姿无比扎眼,皎如霜辉,温如玉粹。
      我问他,因何想要入仕?
      他答,只因一人,也因往后余生,不想再见稚子请缨,挡在众人身前。
      他道,倘若盛世安宁,他愿埋没市井,混迹人潮;倘若盛世将倾,他愿力挽狂澜,万死以赴;倘若盛世蒙尘,他愿入朝肃清,唯贤是举……”
      叶昭榆将所有信件看完,心里感慨万千,原来,她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裴朝在信中写到,他原名裴珏,生于边陲小镇,家境殷实,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习字,长大后想为朝廷效力。
      奈何天不遂人愿,镇子与北幽接壤,时不时便有蛮夷骚扰,日日人心惶惶,惊恐难安。
      后来,一岁大旱,一岁大涝,又一岁蛮夷猖獗,整个镇子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而官吏毫不作为,整日只知鱼肉乡里,弄权渎职。
      一次蛮夷入侵,满城守卫弃城而逃,致使全城百姓被屠,整个小镇变成一片死地。
      他被父亲藏于地窖,躲过一劫,随后辗转边境各地,触目所及之处皆是疮痍。
      原来,边境苦寒,寒的不仅是发肤,还有人心。
      他痛恨朝廷的遗忘,厌恶昏官的猖獗,更恨清官的不作为。
      他不信朝廷了,丢了父亲教养良久的气节,与一群地痞混迹,浑浑噩噩的又苟活了三年。
      直至,烽烟再起,蛮夷如狼似虎的朝着他所在的边城扑来,汹涌如潮,势不可挡。
      那时,他第一次听见边关战鼓响起。
      朝廷大军奔赴而来,旌旗蔽日,气贯如虹,威退蛮夷于百里之外。
      半月后,边关又来一玉雪君颜的小姑娘,不哭不闹的跟在身披麒麟甲的少

第104章 越过关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