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农历七月,在酝酿了很久之后,大国和妹妹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要去外面打工。
王喜盛听了很惊讶,但也觉得情理之中的事。孩子都大了,大国今年虚岁十七,红珠十五了,都不小了,完全可以独立了。
老呆在家里也不是个事,打小没种过地,不会不说,家里还没牲口。
更主要的,这几年读了些书,也不爱蹲在家里。
种地也挣不来什么大钱,要不是手头还有些存款,怕是连穿件新衣服都得慎重考虑三天三夜呢!
从没走出大山的孩子,总憧憬着外面精彩的世界,即便充满种种诱惑,但生活总归要继续,不能在犹豫中一天天等死。
这是一方面,关键的,在这时候,失去了亲戚和朋友的庇护,孩子们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如今才清醒过来,原来父母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至少在这样的年龄,不应该操心生计问题。而是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在宽敞的操场里,课余时间,和同学们追逐打闹。
那份只属于青春期的快乐,对此刻的他来说,注定成了奢侈。
下辈子吧!下辈子吧!眼下,最重要的是生计问题,其余都是扯淡。
不读书就不能挣钱了?嘿!唉!他只能这么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
这些年来,因为家里发生了很大变故,俩孩子的心里承受了很多痛苦。
但好在有好心人帮助,那颗千疮百孔的心,再一次在亲情的呵护下,慢慢愈合了伤口。
而这伤口,其实压根儿就没有好,只是亲情的爱,像一剂强力的麻醉药,把他们的心给麻痹了,觉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没大人的日子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可如今,没有了爱的呵护,这药效一下子没了劲头,伤口开始疼得厉害。
这时候,才想起父母,想起儿时曾立下的誓言: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警察,找妈妈,或者盖一座新厨房,期待好运降临。
读书注定无望了。但也不违背初心,毕竟初中已毕业,比父辈们强多了,至少不会在大城市里走丢了。
对,是时候付诸行动了,实现他们曾经的梦想了:找一找母亲,还有柱子,说不定哪一天真能团圆,岂不是梦想成真了!
再看看脖子上戴着的那个银耳环,两人的都在,只是换过几次绳子。
这些年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它一直陪伴在身边,母亲的魂一直在,从未远走。
什么都丢过,唯独耳环没有丢,母亲自然一定就在。
这冥冥之中似乎是老天爷一直在暗示:孩子,你妈真在这人世,赶紧去找吧!
对,是时候出发了,是该好好找找亲人了。这世间,什么都可以变,包括人心。但唯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母爱和父爱。
七月底,俩孩子准备出发,先到外面挣些钱,顺便找找母亲。
王喜盛于心不忍,看着同龄的孩子还在读高中,这俩孩子却要去打工。
可事实摆在眼前,他也无能为力。不过论年龄,都可以独立生活了。
王喜盛说,世界这么大,这些年过去了,你妈和柱子一直都没有消息,你们上哪儿去找?
再说就读了一点点书,没有什么文凭,谁会用你们?除了到饭店刷碟洗碗,什么石棉矿上,谁敢要你们这些未成年人?
撇开这不说,这些年也没吃过什么大苦,没什么社会经验,初次到外面闯荡,碰壁是难免
第148章 独闯江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