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听了王宽的话,后来去街上,真买了一斤糖,给刘军说了谢谢。
刘军骂大国浪费钱,谁叫你这么做的?是不是王喜盛,还是王宽?
大国摇摇头说,不是,是我自己突然反应过来的。
刘军不傻,知道一定是谁给大国说了话。最后,糖没要,给了大国,刘军说你和妹妹喝去,以后别再浪费钱了。
这一刻,大国很感动,很想哭一场。
这些年来,他远去了何家坪,少和他见面了。多少年过去,他身为一所之长,到现在还惦念着他们,没有一点架子,如父亲一样。这很让他感动。
有了自行车,可是不会骑。而没几天就要上学了,肯定是学不会了。
趁着短短的几天时间,俩孩子成天鼓捣着怎么骑车。王宽没事的时候,就教教他们,他可是老车手了。
直到开学,他们谁都没有学会。王宽说,不着急慢慢来。暂时先走着上学,等学会了再骑。
只能这样了。
这一学期,上学的费用够了。都是红珠的钱。
早前,因为俩人分在两家,为了不让小姨和姑姑胡思乱想,王喜盛一直建议把每一次寄来的钱,都平均分给俩孩子。
大国的钱被姑父的病花得差不多了。好在还有红珠的。
这个年,姑姑家兵兵和兰兰的学费,也是用了红珠的。这是大国在开学前主动交给姑姑的。
他也没多少钱,但他知道,人不能没了良心。此时的姑姑家,穷得叮当响,他不能见死不救。
就像当初,姑姑果断收养了他一样,用不着多考虑。否则,他不会有今天的。
开学后不久,“希望基金”的钱如期到了。
可这次更少得可怜:三百元。汇款单还是王喜盛取来的,这个数字,让他担忧不已。
但也心里早有准备,人家帮是善行义举,不帮也合情合理。
两个孩子如期上了学,没有因为学费而耽误了事。
在学校里,大国可以照顾红珠,在家里他会指导妹妹学习。
对红珠,到了中学,才发现,比李家湾小学阔气多了,光人数就一千七百多,好不热闹。
她的初恋情人张文文,和她不在一个班。而此时的她,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好感了——比他帅气的男孩子,在龙窑中学多了去了。
当然,她并不是花心大萝卜,而是考虑到家庭情况,她没资格玩这些虚头巴脑的感情游戏了。主要是担忧学费的问题。
离家太远,走路的确很不方便。车子还没学会的那阵子,小姨安排他俩中午饭到家里吃。
红珠答应了,大国有些犹豫,老觉得这样不好。但没辙,中午太远,吃不上饭根本没力气听课。
每天放学,俩孩子回到家就练习自行车。大国比红珠学得快,折腾了两周,总算学会了。
但跑在大路上,刚开始还是很害怕的。走了一些时日习惯了,带上妹妹一点都不怕了。
有了车子,俩孩子上学远的事终于解决了。
中午饭也能赶得上吃了——吴小丽有时候做两碗。有时到王宽吃一碗,或者去王喜盛、喜魁家。
平时,都是前一晚兄妹俩把面先擀好,切好,甚至连菜都准备好了。
中午一来,点上火,开水早烧好了,就等着下面。饭做好了赶紧吃两碗,稍作歇息就得骑车返校。
刚开始觉得很仓促。尤其吃完饭再骑车,那感觉真不好受。
慢慢习惯了,骑车技术也练好了,车子能跑快了,时间也绰绰有余。
俩孩子的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着,虽然清贫了点,孤独了点,但兄妹俩惺惺相惜,互帮互助,很少吵闹,也算过得很好了。
在老家的这段日子,艰苦的生活,教会了他们很多。
关于成长,关于梦想,在他们心里有了自己的定义,也燃起了希望的火。
第142章 希望之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