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二十章 三国态度[2/2页]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强中更有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武斗战兵训练完毕,随时可以奉命出战,请父王查阅!”
      谷?“哦?”
      眉毛一扬,看向越来越成熟的长子,邢道荣微笑道:
      “那些士卒,气血武道修炼的怎么样了?武者士卒情况如何,可有因功得到二级气血功法的?”
      加入‘武斗战兵,有机会得到近乎百分百晋升气血武道的功法,这是招兵时邢社给出的承诺。
      不止是晋升三级气血,二级也一样。
      虽然民间的二级武者不少,晋升二级气血难度也远比晋升三级低,但民间的气血武道功法,大多粗劣,很多二级气血武者的晋升,其实带有很大偶然性。
      唯有邢社掌握的《五禽戏》,结合气血功法修炼,才能近乎百分百晋升。
      正因为如此,当初才会引得那么多民间武者前来参军。
      但对气血功法的传授,邢社制定了明确的军功制度,就算加入了军队,短时间也不大可能得到传授。
      果然,邢社摇了摇头,说道:
      “除了入门功法外,气血功法并没有传授,武者士卒依然还是原来的境界,不过,五千郡兵已经全数成为一级气血武者!”
      “二级气血功法,只能以军功领取!”
      邢社继续说道:
      “故,此刻,全军上下,无不企盼出兵征战,除了军功奖励外,也想立功获得下一步气血功法!”
      “呵呵!”
      闻言,邢道荣呵呵一笑,说道:
      “如此甚好!”
      看了眼邢社,沉吟片刻,提醒道:
      “军队到底是军队,军人的荣耀和军功才应该至高无上,功法诱惑不能作为长期依凭,这一点,要多加注意!”
      邢社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父王放心,儿臣心中有数!”
      “嗯!”
      满意颔首,邢道荣起身,笑道:
      “走,去看看吾儿练的新军!”
      带了百余‘神斧卫队,父子二人一路向长沙城外的‘武斗战兵军营而去。
      一个时辰后,结束了这次视察。
      对结果,邢道荣十分满意,‘武斗战兵果然成了系统承认的精锐级兵种,不仅战力强悍,在战场上还拥有‘煞气护体。
      最让邢道荣高兴的事情,却是‘武斗战兵士卒的武力,几乎都在45以上,相当一部分达到了49,近乎‘将的水平。
      全员武力45以上,不是简单的精锐级兵种,而是高级精锐!
      就邢道荣所知,当今天下,达到这个水平的精锐级兵种,只有自己的‘天罡斧卫和曹操的‘虎豹骑。
      其余,他的‘神弓卫队,庞统的‘赤炎羽营,黄忠的‘玄黄血骑,兀刺凶训练的藤甲精锐,步兵武力都在3035,骑兵也只是4045.
      魏国除‘虎豹骑外的另外四只强军,也是如此。
      武力在3045之间的兵种,只能算寻常精锐级,唯有武力上了45,才是高级精锐。
      一般来说,步兵精锐的武力为3035,骑兵有战马加成,也在45以下。
      而邢社练成的‘武斗战兵,并非骑兵,却能达到高级精锐水平!
      由此可见,‘武斗战兵的潜力非常惊人!
      “好!”
      视察完军队,邢道荣在邢社肩膀上重重拍了一下,说道:
      “你这个暂代的三品四平将军,可以转正了,哈哈!”
      笑了一会,又说道:
      “这支军队战力不俗,好好训练下去,最多半年,必有用得着的时候!”
      “喏!”
      眼带兴奋,邢社抱拳,沉声应道。
      楚国和魏国的紧张局势,这半年他早已尽数了解,自然知道双方极大概率会爆发一场大规模战争。
      近一年来,他这么辛苦的操演新军,何尝不是为了赶上这次大战?
      建功立业之心且不说,光是职位,他也想升一升呢!
      还有军功,更是多多益善!
      在楚国,家世固然也重要,但唯有军功,军爵,才能让人高看一眼!
      以楚王长子的身份得以封侯,却只是位爵,没有军爵,封地只有区区百里,职位不过三品四平将军,这样的地位,可满足不了邢社。
      ……
      元宵过后,楚国和齐蜀燕三国之间,使者来往频繁,尤其是和齐国和蜀国。
      进入夏季后,楚国终于知道了三国立场。
      态度最明确的,是燕国。
      公孙康毫不掩饰的表露出偏向楚国的态度,号称完全站在楚国一方。
      当然,是口头上。
      至于出兵魏国一事,则推说国内不稳,东北和高丽半岛有不少蛮夷部落最近在闹事,燕国实在抽不出兵力。
      对此,邢道荣表示理解。
      燕国和魏国疆域相连,关系好的了才怪。
      不说别的,只说早在建国前,双方就多次交战!
      而且,对燕国来说,和其疆域交界的诸侯只有魏国,和齐楚蜀没有利害关系,自然是支持楚国。
      不过,想要燕国直接插手魏楚大战,那也是不可能的,实力摆在这呢,情况未明之前,作为最弱的诸侯,燕国可不敢随便下注。
      不管怎么样,只要不帮魏国就够了。
      齐国的态度也比较明确,即两不相帮。
      孙权的原话,‘魏国和齐国为友好邻邦,楚国也是齐国的烟亲之家,自己左右为难,只好两不相帮
      实际上的原因,双方都清楚。
      迁移到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后,齐国的人口、兵力等,相比当初在江东要强了不少。
      但受到的钳制,也比当初大了许多。
      疆域被魏国团团围住,各方面都被压制,发展受限。
      所以,现在的齐国,虽然以魏国为最大敌人,但又不敢得罪。
      这一次,不管帮魏国还是帮楚国,对齐国来说,风险都大于收益。
      楚国胜,齐国没有好处,还要面对魏国的怒火。
      反过来也差不多。
      如此不讨好的事情,齐国自然不会做。
      相比态度明确的齐国和燕国,蜀国的刘备,态度却有些暧昧。
      据出使蜀国的刘邕回报,刘备和诸葛亮一直不愿明确表态,言语间多有推脱和避让。
      是以,到目前为止,邢道荣依然不知道,刘备到底怎么看这次魏楚之战。
      但也有明确的话,刘备曾经亲口说过,蜀国绝不会向楚国出一兵一卒。

第四百二十章 三国态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