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饮了一口道:“在下可否请店主人带我们一览贵店的宝物吗?”
刘辉放下茶杯,起身道:“当然,各位请!”
几人随即起身,跟随刘辉穿过正堂和花园长廊,来到一座小楼。只见一个一人多高的铁门伫立在众人面前,刘辉道:“请各位见谅,屋外的摆设,其实皆是些赝品,污了方家法眼,请各位恕罪。真品尽在此处,请各位随我来。”刘辉从袖中掏出钥匙,打开铁门,引三人入内。
只见这座小楼在外部看起来平淡无奇,其实里面是用生铁浇筑,密不透风,连地面也是浑然一体,狄公心中暗道:“这位刘员外为了护宝真是煞费苦心啊,相信这里一定还有些其他的机关消息吧。”
进入房间,曾泰和李元芳都暗暗惊叹:这个小小的房间内,左侧有三排柜子,上面尽陈列着古玩玉器,青铜酒樽等等宝物,右侧的墙壁上,挂了几幅古玩字画。
刘辉向狄公躬身拱手:“老先生请!这些都是刘某这些年收集的古玩字画,您尽可以尽情观赏!”
狄公还礼道:“那就叨扰了!”然后领着元芳和曾泰向屋内走去。
曾泰与李元芳被橱柜上的几只青铜尊吸引了,而狄公则来到墙边,品鉴起墙上的字画来。突然,一副字吸引了狄公的眼球,刘辉笑着来到狄公面前道:“您也知道这幅字吗?”
狄公微微一笑:“老朽不才,略知一二。”
曾泰和李元芳都好奇地凑了上来,曾泰道:“那就请恩师给我们讲讲吧!”
狄公看了看刘辉:“那老朽就献丑了!此作是东晋书法大家的作品《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能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刘辉面露钦敬之色,微微点头:“老先生见识广博,刘辉钦佩之至!”
狄公旋而一转,正色道:“请恕老夫直言,刘员外这幅兰亭恐非真迹,甚至称不上仿品中的上乘之物!”
刘辉哈哈大笑:“老先生果然有眼力啊,想当年太宗皇帝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寻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馀兴来时摹揣度,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不仅如此,他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他曾经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王羲之的真迹。”
“没错。”狄公接着说道:“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太宗皇帝还曾敕令侍奉在宫内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虽然收藏王羲之墨迹不少,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的真本。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朝思暮想的稀世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事,便闷闷不乐。”
第一章 巧遇员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