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08章 文武之道[2/2页]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是以很多人认为武者敬贤之心不足,教会徒弟,必饿死师父。因而在指点迷津之际,总会留一手以备不时之需。久而久之,徒弟皆弱于师父。待到师父辈撒手人寰,担当主力的弟子辈就成了弱鸡。
      当然也会有师父悉心传授,结果就是家业改姓,拱手让人。这样的事例多了,师父压制徒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更何况在面对机缘的时候,师徒亦是竞争对手。徒弟不甘心落后,师父也不愿为他人做嫁衣裳。争斗不可避免,隔阂也就根深蒂固。谁也不敢劝师父敞开心扉对待徒弟,毕竟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培养出来的弟子,究竟是传承者,还是仇人?
      童渊向东郭先生请教振兴武道的办法。
      东郭先生建议武道宗师可聚名师,合众人之力搜罗人才于武院,再由合适的长者培养属性契合的弟子。
      这样一来,武道宗师行走天下,就可以排除门户之见,把天赋异禀之辈一网打尽,送到武院等待名师择优录取。
      东郭先生说道:“童师行走天下,想必也知道属性契合的弟子乃是凤毛麟角,极其稀少。可是那些被你放弃的孩子中间,肯定有适合其他修炼方向的璞玉。”
      童渊闻言,觉得东郭先生的建议依旧没有触及振兴武道的核心。他认为武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凝聚武道传承的圣地。按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只有集结了大量武道宗师,把这里打造成培养武道精英的摇篮,从而吸引天下武者自主朝圣。
      童渊立即向隐世武林下达了招贤令,并向赵王刘正寻求帮助,拉到了第一笔赞助资源。
      由于三位武道宗师的号召力,武院很快就拥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传承武阁。
      只是如何让天下武者主动前往武院,童渊干脆放大招,向隐世武林承诺提供历练机缘,使得武院拥有基础弟子。紧接着就是向赵王刘正申请合作计划,推荐武者从军历练。
      刘正趁机提出部分优质将领进入武院轮训,童渊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只不过这种轮训需要军部提供经费。
      武院步入正轨,可是担当传承核心的优秀弟子仅有赵云一人,实在是难以扛鼎独行。
      童渊倒是有心召回赵云,可是身为东侯的他坐镇一方,司马府又蠢蠢欲动,实在是抽不开身。
      就在这个时候,东郭先生求见刘正,提交了一份科举取士的计划。童渊顿时眼前一亮,干脆向刘正申请,复制文院的计划,武开科举,收录天下人杰。
      刘正来着一只羊是赶,两只羊也是赶的态度,不仅同意了童渊的请求,并现场复制计划。
      童渊得到了赵王秘书处的全力配合,很快就敲定了武开科举的章程。
      东郭先生问道:“文科取士事关重大,武开科举是否会冲淡这场文学盛宴的影响力?”
      刘正笑道:“不必担心,文院虽深入人心,可是千里迢迢赶赴太行古城,沿途风景各异,吉凶难料。若有武者同行,安全保障便有了,咱们还可以趁机考察一下考生的人品,一举多得呀!”
      刘正把文武科举的试行方案当即用印,并命人送到内阁颁行天下。
      轩辕无双问道:“武科取士仓促成行,各地并没有配置考场,又该如何安排?”
      刘正指示说:“各地驻军校场,可以改为武科考场。至于驻军营地的新选址,便由军部统筹安排。”
      内阁将文武科举的旨意颁行天下,使得这场浩浩荡荡的文武盛宴拉开了帷幕。
      轩辕无双认为当前的郡县划分过于混乱,不利于文武取士的统筹安排,遂提出了鼎开九州的行政方案。

第2008章 文武之道[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