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66章 战争需求[2/2页]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王元姬直接被公道尺忽略了,她吃醋了,心情很不好。
      徐庶见状,无可奈何的说道:“缘起缘灭,因果相系。原以此番会是了断,却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开始。”
      徐庶手握公道尺,上面显示出了一行字,立国之道,在于利益平衡,新陈代谢永无休,沾上了便是因果永续三生缘,唯有心安理得,方是平坦道途。
      徐庶得了琅琊王氏句至宝公道尸,当然得替这份因果做个了断。
      徐庶劝王元姬放弃幻想,主动向帝国投降。
      王元姬不想答应,却又无法抹杀帝国的影响。只得故伎重演,再次折腾徐庶。
      琅琊王氏重新站队,徐庶拿了公道尺,就只能奉祖宗之命迎娶王元姬。
      刘正作为见证者,只得担当起了证婚人的角色。
      一夜风流过后,王元姬终于放下了包袱,不再过问政事。
      徐庶卷土重来,那就意味着琅琊王氏进行了战略调整,恢复了对勋贵阶层的压制策略。
      琅琊宫下达诏令,元姬女帝闭关问道,政事由出狱的徐庶全权处置。
      徐庶带着诏令前往城主府,完成交接之后便宣布说:“帝国财政即将崩溃,为了苟延残喘,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裁军。”
      徐庶提出的裁军,严重的损耗了勋贵阶层的利益,当场就有人针锋相对,拒绝配合。
      徐庶立即启动了武力镇压,准备快刀斩乱麻的抹除定陶城中不一样的声音。
      刘正作为执行者,二话不说就挥动龙牙,将闹腾得最厉害的人斩杀于大殿。
      这样一来,文官利益集团终于开始了反扑。
      徐庶并没有对拒绝合作的人过分打压,只不过在调整利益分配的时候,或多或少进行了削减。
      定陶城的勋贵阶层人人自危,又不知道凶险的根源,大多数人在惊慌失措之际乱了分寸,变成了无头苍蝇四处游荡。
      徐庶的动作,引起了勋贵阶层的反噬。
      特别是防守定陶东门的王安,直接打开了城门,迎接萧若兰的攻城大军进城。
      秦军进城,王元姬便亲手砍掉了晋国势力旗帜,换上了秦国势力大旗。
      琅琊王氏重回帝国怀抱,秦军顺利的打通了颖川陈代氏与琅琊王氏之间的联系节点。
      秦国重新聚势,在定陶城中进行休整。
      刘正任命萧若兰为东线战场主帅,对青州地区忠行整肃,完成任务之后,挥师南下徐州,直取南方重镇广陵。
      至于刘正,则轻装返回了宛城前。
      钟会奉命攻打宛城,却被晋国大将拦截,以至于毫无寸进。
      刘正刚调整完状态,就让钟会介绍战斗进度。
      钟会汇报说:“宛城守将,就是徐庶的弟弟徐康。一门双杰,待遇却是天差地别。秦军持续不断的攻城3个月,也只能是勉强的扫除了城池外围的障碍。至于更进一步的扩大战果,尝试了多次均以失败而告终。”
      刘正说道:“晋国的200万大军已经集结,虎牢关大战一触即发。秦军以官渡为前进基地,距离过于遥远,唯有从宛城出兵,才可以降低补给消耗。”
      钟会闻言,立即建议聚兵宛城。

第1866章 战争需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