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71章 手足相残[2/2页]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村的坟山上垒起了一所新坟。坟前还破天荒的树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都尉杨三宝之墓,谷口县尉杨四孬立。
      去了职的杨大头做起了杨三宝的守墓人,他总是对往来的人们说道:“行状定品,福兮祸所倚!我害了三宝!”
      杨四孬的堂哥主动请缨做了杨村第二任中正官。至于行状定品,先紧着自家人给,多余的部分才交给别人。
      杨四孬本能的觉得堂哥的做法有些不妥。然而得利的是自家的亲人,他也没有理由拒绝堂哥的好意呀!
      杨大头听说新任杨村中正官的做法之后,抱着杨三宝的墓碑大哭一场,然后就消失了。从那以后,在整个杨村里,杨四孬一家独大。
      兴汉山庄,杨三宝终于睁开了眼睛。
      “你醒了,感觉怎么样?”一身白衣的华佗俯身问道。
      “我这是已经死了吗?”杨三宝问道。他的记忆,似乎停留在生命中的最后一战。
      “起来走两步试试!”刘正从外面走进病房,想要看一看杨三宝的治疗效果。
      华佗忙仔细的检查了杨三宝的身体,才同意了刘正提出的康复训练。
      华佗安排好杨三宝的康复训练之后,才与刘正一起前往会议室。
      “庄主,为什么这么着急?”华佗没有想到刘正会突然缩短杨三宝的住院时间。
      “华老,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初见端倪!”刘正说道。他取出了杨村的最新消息——杨大头卸任,杨四孬的堂哥接任,行状归属以亲疏为准。
      试问整个华夏大地上,有多少个杨村?又有多少像杨四孬那样的人。亲朋好友得了利,他能主动拒绝吗?敢于主动拒绝吗?大义灭亲说得容易,可是紧随其后的却是众叛亲离。连亲人都敢牺牲的人,谁会相信,谁敢效忠?
      华夏是人情社会,需要用制度进行矫正。杨村发生的事情,正在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发扬光大。贵者恒贵,贱者永贱。杨四孬一家包圆了品级行状,就意味着同村的普通人再也无法获得公平公正。
      “庄主,这下麻烦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世家都希望光宗耀祖,九品中正制还是很有市场的新型制度呀!”郭嘉说道。他一眼就瞄准了九品中正制对于世家的诱惑力。特别是作为规则制定者,可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奉孝,你为什么觉得九品中正制势不可挡?”刘正有些头痛了,赶忙问道。
      “庄主,世家制定规则,一旦成功之后就可以获得数不清的好处!一个上品世家的名额少不了!”郭嘉说道。陈群为什么对九品中正制那般上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持定品可以让陈家获利。
      “大家都议一议吧!”刘正望着与会众人说道:“杨村百姓毫不抵触的就接受了九品中正制,关键在于品级行状有利于村中人才的挖掘与培养。同时也形成了全国范围之内的标准考量!”
      “是啊!拿着品级告身游学,大家都可以知道各自所在的层次!乱世人才流动,九品中正制一出,大家都可以节省时间。”贾诩认真的说道:“长安城推广品级告身,就相当于梅园的各种证书。虽然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有利于找到最适合的人才。”
      按照九品中正制的原则,乡亭招募无需品级,县里招募最低限制也得九品,郡里八品,州城七品,长安城的入场券为六品。
      这就好比梅园招募的文凭。商人需要南山大学毕业证书;做官需要北山大学的毕业证书;当军官需要南山军校的毕业证书。
      九品中正制虽然说不能满足专业细化,但是却能够实现人才层次的粗略划分。除了那些自信的人之外,完全可以涮掉大部分滥竽充数的人。
      “庄主,大势如此!我建议梅园引进九品中正制!”一直沉默的鲁肃也开口说话了。
      喜欢兴汉使命请大家收藏:()兴汉使命更新速度最快。

第771章 手足相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