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章 文武分治[2/2页]

明藩 爱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重要的一点——通政使司的权利可以与内阁并驾齐驱!
      “那这通政使司官职......可否麻烦阁老推荐则个?”马上就有那脸皮厚的说道。
      “这通政使司的官员都由大王亲自选择。”廖永生说道。他倒是想推荐几个自己的人进去,可朱君瀚根本不搭理他。
      若是内阁各部都是你的人,通政使司也是你的人,给你做皇帝算了呗。
      “大王雄主啊!”廖永生感慨道。“大家且回去吧,这几天你们的缺都会有着落的。”
      这不是廖永生有什么本事承诺,而是朱君瀚已经通知了王府各属官明日议事。这些人如何处理,也在议程上。
      桂林的靖江王府,牌匾早就被朱寿改成了吴王府。
      承运殿内,朱君瀚手下重要的官员将领已悉数到齐。文武分列站于左右,氛围和紫禁城的早朝也没什么不同了。
      不一会,身穿蟒袍,头戴翼善冠的朱君瀚在朱寿的陪伴下进了殿来。朱君瀚落座那镀金王座后,朱寿立于右侧,众人齐声高呼:“大王安!”并行了个揖礼。
      “列位安,免礼。”
      这套礼仪是朱君瀚亲自改的,跪在地上拜来拜去,总感觉是在祭奠死人。于是规定非正式场合不行大礼。
      “广西初定,广东初下,诸位都很忙。我就长话短说了。”朱君瀚坐在王座上说道。
      “首先是这官制的事,我得跟大家通一下气。”朱君瀚开门见山说道,接下来就是正事了,他清了清喉咙,将自己所知的后世制度,因地制宜改了一些后说了出来。
      最高长官不用说了,那当然是亲王朱君瀚。由于皇帝还在,暂时还是用亲王名义稳妥。
      接下来当然就是内阁了。内阁下属在原来六部的基础上撤销五寺,改大理寺为法院,保留督察院。增设税务部、财政部,反贪总署。
      剥夺户部财政权,只负责民政,户籍和农业,分离出财政部与税务部。
      剥夺兵部调兵权,将职能转换为协助军方募兵和动员,军饷和退役事务,类似后世国防。
      剥夺刑部审判权交予法院,就和后世治安部一模一样了,只需将下属部门铺设全国即可。
      剥夺礼部的教育权,分离出教化部负责全国教育,增设理藩司,外交司。类似后世外交。
      工部将不再管辖工坊事,负责交通和城市规划,工程建设。
      只有一个吏部是不变的。
      大体的框架就是这样,朱君瀚有通政使司这个辅助部门,内阁也有翰林院为辅助部门。如此一来,通政使司和翰林院将分别成为幕僚机构,恢复了他们设立之初本来的模样。
      而这样的制度层层复制到县,行省有布政司代朱君瀚牧守一方,除直属机构外,各部设省级部门,再到府级部门,县级部门。基本是照抄了后世做法。
      碍于身份,许多直属于朱君瀚的机构他没有说出来,比如宣教司这架舆论机器,耳目兼屠刀的锦衣卫等。
      对于军队,朱君瀚重启大都督府,下辖陆军部,水师部、兵工坊、后勤军械部、监军参谋部。
      架子是搭好了,只待在日后实践中发现问题,修修补补完善了。
      “诸位有什么问题吗?”朱君瀚费了好大的劲解释完各部门职能。
      “大王,如此一来,怕是会出现武人不能制的局面啊。”殿内最年轻的官员,江尚文毫不避讳的说道。
      文班纷纷附议,剩下武班吹胡子瞪眼。
      朱君瀚笑道:“想必诸位是对文武分治有什么误会,谁说只有没文化的粗人才能为将?又谁说的儒生不能从军?”
      朱君瀚的大都督府,可是有许许多多文职的,监军,参谋这些都是文职。所谓的文武分治并不是文人就只能做文官,粗人就只能为武将。而是将军事和政事分开,军官管好军事,文官管好政事,不要越界。
      这才是真正的文武分治。
      见众人无话可说,朱君瀚宣布了最重要的两个人事任命。廖永生为内阁首辅兼广西布政使,阁臣待选。朱君瀚为大都督府大都督,各都督待选。
      由于人才确实不多,只是将主体框架立了起来,很多职位都是空缺的。若想将这些职位填满,只能等明年琼州政事学院的第一批学员了。
      朱君瀚亲自出任大都督是有他的考量的,后世各强国统领都亲自出任统帅就说明了集权的重要性。

第47章 文武分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