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瀚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仰天大笑。
也不知道笑了多久,刘功等人都听烦了,他才止住笑声。说道:“得此杀器,何愁建虏不灭!”
“刘先生,你和工匠们居功至伟!再计你们一功。待我屠尽建虏之日,就是你们功成名就之时!”
刘功表情忽然变得严肃,他一拱手:“为大王效力,不求名利!”
刘功高傲,经常和朱君瀚拌嘴,但他对朱君瀚无疑是忠诚的。
陆庸被此时气氛感染,长揖道:“殿下身居海外孤岛,仍不忘北地之仇。陆某佩服!”
陆庸当然知道建虏在北方的所作所为。在大明,就没有不知道建虏残暴的,也没有不恨他们的。
安排好陆庸的居住和工作后,朱君瀚返回了琼山。
那里还有一堆的事等着他呢!
杨一生晒黑了,咋眼一看还以为是个昆仑奴。
这三个月,杨一生带着一帮学生走遍了琼州,实地走访了解各州县情况。
这次回来,是向朱君瀚报告调研成果的。
“求知,你晒黑了!”朱君瀚一把握住杨一生的手,将他拉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为大王奔波,怎敢言苦!有马匹代步,倒也还好。”杨一生说道。
朱君瀚如此礼遇,他自然大受感动。
“求知此次遍访各州县,可有收获?”朱君瀚在他对面坐了下来问道。
琼州这么大,想要全民教育肯定困难重重。
“汉民还好,只是那些番民......大王是否要一视同仁?”杨一生说道。
他经过调研,发现汉民不是住在城里,就是住在城镇周边,很少有住在山沟里的。一般烟瘴山高之地住的都是番民。
番民即是后世黎族。
“当然是一视同仁!”朱君瀚说道,旋即又说:“谁说他们是番民?寻个由头,就说他们是秦时遗民,因战乱躲入山中!此事就交给你杨一生办了!”
什么这族那族的,全是汉族!朱君瀚不想搞自我分裂,弄出民族问题自找麻烦。除了建虏鞑子,大明就没有外族!
“这......”杨一生一时语噎。
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这些人明明就是番民啊!
“求知,你怎么也如此糊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趁番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外人,通过教育让他们融入咱们,不就成了汉人了吗?但前提不能在他们心中根植自己是番民的思想啊!”
杨一生恍然大悟,是这么个理。人家都没有认为自己是番民,你追着人家屁股硬要说人家是番民,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吗?
“若是如此,学堂应如大王所言,都甲置蒙学,四五都甲取中置初学。县取中置中学。大学置于府城即可。”杨一生沉吟道。
几个村一个都甲,弄一个小学没问题。四五个都甲怎么也有四五百个学生,置一个中学符合常理。
“求知你去过实地,具体落实我既然已经托付于你,就不会指手画脚再来影响你。”朱君瀚说道。
“大王,所需钱财太多,是不是......”杨一生话说了一半就被朱君瀚打断。
“钱的问题不是你一个管教育的人该操心的,这个心还是留给廖永生去操吧!”朱君瀚摆手打断了杨一生。
杨一生粗略估算,前期修建学堂就是一大笔银子,再加上桌椅教材人工,要想在琼州铺开全适龄教育,怎么也要上十万两银子。
朱君瀚的话算是给他吃了定心丸。
随后两人又交流了一番教材选取,教授的聘用及管理后就告辞离去。
开支太大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压得朱君瀚喘不过气来。一切开支都是靠商税和浦前工坊的盈利。分出去的田还没有收成,最快也要到六月夏收才有税收。
节流是不可能节流的,都是花在刀刃上的钱。那就只有开源了。
王府大堂,琼州布政司官员全数到场。
坐在上首的朱君瀚首先抛出今天会议主题,如何解决越来越紧迫的财政问题。
“大王,是否可以尝试加大浦前工坊生产量?”廖永生问道。
既然缺钱,那就赚钱。而今琼州最赚钱的地方就是萧二弟的浦前工坊群了。那里生产的日用品畅销大明,甚至辽东和蒙古都有这些东西的踪影。
“你的思路是对的,钱确实要打工坊的主意,提高生产量的同时也要开发新的产品。”朱君瀚说道。
一块肥皂够让一家人使用一个月。一面镜子只要不碎可以用几辈子。除了香烟是快消品,其他全靠商家铺货盈利。
“大王,何不去做海贸?”海关署主事王建业说道。
他的海关署是除了浦前工坊之外琼州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自然明白海贸利重。
“海贸就不必了,让那些红毛鬼来买不就好了吗?琼州的东西对他们还是有些吸引力的。”朱君瀚想过做海贸,可现在的海贸无非就是将茶叶丝绸等物送到红毛鬼处,红毛鬼再运回本国。
就算要做,也不是现在,第一自己没有海上力量,也没有足够的资本再支撑自己成立一支海军来护航。
这海上可一点也不比陆上好到哪里去,海盗多如牛毛,势力犬牙交错。
朱君瀚很头疼,让这些人想办法赚钱还真是为难他们了。以前没钱时他们解决的办法简单粗暴,那就是增加税赋。
可朱君瀚能这么干吗?当然不能。
看来也只有去抢了。
对,就是去抢。抢谁?
现在大明谁最有钱?那当然是山西那帮汉奸卖国贼!
不久将来的满清八大皇商。
朱君瀚想这么干已经很久了,奈何山西太远!现在看来,再远也得去一趟了,先把这几头肥猪宰了,怎么也能撑个三年五载!
散了会,当即找来朱寿商议。
朱寿一听要去山西抢劫,顿时乐疯了。
“娘的!大王,那些狗贼真敢那么干吗?”朱寿听说这些人居然里通外敌,不可思议的问道。
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大家,是靠什么起家的?靠卖铁器和粮食给建虏。
建虏无数次入关抢劫的财货销赃何处?八大家处。
这八大家为了利益,不顾大明百姓死活。在大明各地灾害频至,遍地饿殍,整个北方大地都缺粮的时候,他还能每年向建虏输出了三十万斤的米粮!
此时大明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北方灾害都如此严重,建虏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无非就是别人拳头硬,抢完朝鲜抢大明,硬是扛了过来。
若不是这几人,建虏自己就能将自己给饿灭族。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几家在往返关内外的同时还给建虏提供各种情报。八大家有着庞大的商队,朝中不但有关系,而且本族中也有子弟在朝中为官,算是建虏的半个情报机构。
“哼!还有他们不敢干的事吗?”朱君瀚怒道。
这些人,真是提起都生气!要是还有好下场,岂不是老天爷不长眼,没了天理了?
“此去山西路途遥远,水陆换乘来回也需要数月之久。我们对那边又人生地不熟,去的人不宜过多,你去选两个中队的精锐半个月后随我出发!”朱君瀚说道。
他不知道自己这次决定正不正确。该不该在琼州初定,雷州未稳之时离开数月之久。
自从朱君瀚做出这个决定以后,除了必要的事,就很少走出王府了。
萧月娘有孕在身,他不久又要远赴山西,多陪伴她几天也是情理之中。
这日,久未谋面的两位大舅哥被朱君瀚叫了来。
自从上次在他们的婚礼中见过后,已经有几月没有见面了。
厅堂里,朱君瀚与两位大舅哥分宾主落座。
“两位大舅,我这次叫你们来,是因为我很快就要去一趟山西。这月娘就拜托给你们了。”朱君瀚开门见山说道。
听闻朱君瀚不日远赴山西,兄弟俩都觉得很惊讶。山西,他们只是听过,根本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大王,你放心,我会时时让贱内来陪伴。”萧大弟说道。
他早就不是当初的萧大弟了,虽然衣着依然朴素。为了干活方便,还是喜着一身短打。但身上的气质却今非昔比了,网巾下一双锐利的双眼,让人一看就不敢小瞧。
“是啊大王,你就放心吧,月娘可是我们的妹妹,我们必定时常来看。”萧二弟说得情真意切。
他自小就疼爱萧月娘,每次从城里回家都会给她带上一些吃食。
对于萧月娘这点,朱君瀚是绝对放心的。
“工坊方面,若有事不能决,应多同大兄和幻彩商量,这些都是自己人!”朱君瀚也不能免俗,重要的事情还是自己人信得过。
自己一去就数月,当中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虽然有朱必忠手握大军镇着场子,但是却架不住别人搞阴谋诡计啊,所以只能让朱幻彩来弥补朱必忠的不足之处。
雷州有朱贵和林寅镇着,朱君瀚倒还算放心。
“大王你放心,我们会替大王看好家!若有人敢动什么歪心思,必定禀告朱将军!”萧大弟不傻,他知道朱君瀚担心什么。
海口所城和浦前的工坊,是朱君瀚安身立命之本。
海口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弹药,浦前能提供大量钱财。若是发生什么变故,那这个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第29章 又要做劫匪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