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光启的交谈并没有多少时间,徐光启自己有小心思,有些话不愿意多说。
早年徐光启屡试不第,也将他的锐气抹去不少。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他也不愿意多说,也不愿意做些什么,而且很容易就打退堂鼓。
京营不堪大用,朱由校心里是有准备的,可是要真如徐光启所言十几万京营连五千精锐都选不出来,那京营必须得好好整饬了。
“现在京营是谁管着?”
朱由校开口向站在一旁的魏朝问道。
“回陛下,总督京营戎政是泰宁侯陈良弼,协理京营戎政是兵部尚书崔景荣。”
魏朝很快给出了答复。
“看来你对朝廷官员很熟悉,之前你是乾清宫总管太监,朕升你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随侍朕的左右。”
朱由校对于魏朝的这个反应速度十分满意,当下说道。
“奴婢叩谢陛下!”
魏朝原本还想着靠王安提拔自己,可是没想到陛下亲自提拔,十分激动的跪倒在地。
“起来吧,命人召泰宁侯陈良弼、兵部尚书崔景荣入宫,对了把英国公也请来。”
“奴婢遵旨!”
魏朝的声音比平时都显得响亮了一些。
崔景荣率先进宫,君臣见礼之后,朱由校便让他暂且稍后。
没过多久,英国公张维贤、泰宁侯陈良弼也到了,二人一看里面坐着兵部尚书崔景荣,就知道大概是什么事情。
“臣,张维贤、陈良弼,叩见陛下。”
“免礼,坐吧。”
朱由校点了点头,让二人坐下。
“今日召三位来,是为了京营之事。这几日朕看了看前些年的奏折,发现不少都是关于京营的事情,现在京营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奏折所言不堪大用。”
朱由校问道。
“回陛下,京营是京畿七十二卫,共计军户五十万。四分守备,六分耕种,共计战兵二十万。其中战兵十七万,辅兵三万。”
泰宁侯陈良弼将京营数字说了出来。
“战兵十七万,朕欲抽调五万前往辽东如何?”
听到这个数字,朱由校没有反驳,而是问道。
“陛下,这是在册战兵人数,可是这些年军户逃亡很多,实际战兵数量大约十一万人。”
听到这话,张维贤和兵部尚书崔景荣都是抬头看了一眼朱由校,陈良弼更是直接站了起来,颤颤巍巍的说道。
“战兵十一万人数也不少了,那就抽调三万人。这个夏天,我大明连失两帝,朝政不稳。若我是建奴,必将趁此机会试探虚实。辽东士卒虽多,可是去年新败,只怕士气不振。有了三万精锐京营镇守,只要沈阳、辽阳大城不失,建奴也不敢肆意攻城略地。”
朱由校一副十分天真的模样说道。
陈良弼听到这话,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张维贤和崔景荣也都跪在了地上。
“泰宁侯为何如此啊?”
朱由校带着一丝冷笑问道。
“陛下,臣辜负了神宗皇帝重托,如今神机营老弱病幼近半有余,青年劳壮不过半数,京营常年疏于锻炼,可战之兵只怕不足万余。”
陈良弼重重的叩了一头,说到最后失声痛哭。
“臣等有罪!”
张维贤和崔景荣也都叩了一头。
“好的很啊,军户五十万,在册17万,实际战兵十一万。朝廷每年为这十七万人,支出白银二百多万两,你告诉朕可战之兵不足万余!”
朱由校一拍书案,陡然站了起来。
“臣万死!”
三人齐声说道。
“起来吧。”
朱由校坐了回去。
第11章 京营腐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