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有了这四百块钱,妹妹的病就有治了!”
1985年,风筝市北宫西街十字路东段往北一些,那棵生长在路中间的大槐树还没有被砍掉。
王仲山一行五人,走到大槐树后面的同时。
弟弟王仲义一双眼睛里闪着光,直勾勾盯着哥哥手里拿的厚厚一摞钱,难掩兴奋地说道。
八十年代,即便想出苦力赚钱,在农村,他们这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想找个活计赚钱,难如登天!
又没有学历、关系、门路,去厂子里找个活儿,恐怕只能够在梦里实现。
王氏两兄弟还有个得了重病,急需用钱的妹妹。
家里已经把能卖的全都卖了,然而还差了两千余元的治疗费……
三天前,医生给王家下了最后通牒:
“费用再不交给医院,你们就只能带走病人回家等死!”
王仲山不想眼睁睁看着妹妹在家里病死。
穷则思变。
他跟弟弟找到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三个小伙伴,一群半大孩子商量了一整天。
最终决定,来市里碰碰运气。
昨天一大早,他们五个人从长途客车上下来,面对陌生的环境,手足无措。
漫无目的,溜溜瞎逛一整天,没找到一家愿意给他们提供工作的厂子……
随身带着的干粮吃完,到了晚上,饿着肚子在天桥下边凑合了一晚上。
好在五月中旬,天气不冷不热,没有蚊子。
今天又找了一上午,仍旧没找到愿意用他们的厂子。
王仲义看到路边有个卖朝天锅的摊子,就提出让大哥过去问老板要点吃的。
王仲山拉不下脸,目光投向其他人身上。
其他人的面皮也都很薄,没人愿意去。
就僵住了,哥儿几个站在距离摊子不远的地方,巴巴瞅着朝天锅一个劲的流口水。
时间不长,陈阳一行人出现了……
“咱妹的病,还差两千多,就这四百块钱,够干什么的?”
弟弟心里怎么想的,王仲山很清楚。
赶紧带着钱回家呗!
至于对陈哥的承诺?
反正钱到手了,爱咋地咋地吧!
这位后世成为一方大佬的少年,对此很不屑,他看得更加长远。
语重心长的对弟弟、对其余三人说道:
“说书的讲过,在古代,想加入一个有实力的团体,你就必须证明自己有加入人家的实力——说书的讲,这叫‘纳投名状。”
“你们不要以为,陈哥大大咧咧貌似是个很好骗的大冤种,人家既然能够成为一家企业的老总,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既然人家给了咱们‘纳投名状的机会,那咱们就得好好把握住!”
王仲义对此表示反对,“可是哥,咱们能等,咱妹的病不能等啊!”
其余三个小伙伴,纷纷站队王仲义:
“就是,哥,医院那边都催好多遍了,四百块钱也不少了,咱们先回趟家,把钱留一大半,剩下的咱们再用来给陈哥帮忙。”
“对对对,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哥,反正还有一星期的时间,完全来得及!”
“不行!”王仲山想都不想,直接拒绝哥儿几个的提议,然后给出理由:
“你们难道没看见陈哥开的车?”
“那辆车银光闪闪,一看就很贵!”
“只要咱们帮他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到时候,人家一高兴,我再趁机提出借钱的请求,说不定陈哥就答应了呢?”
“这些钱,剩下的我还得还给人家,你们就别打这些钱的主意了,
第523章 陈总吃了闭门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