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34章 话说当年……[1/2页]

1984:回到痛失妻女的那天 花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汤赋梅当年带着大儿子陈安离开陈家庄之后,去了哪里,经历过什么,等等这些事情,她的娘家人都不知道。
      甚至包括陈阳,也仅仅只是知道一小部分。
      这件事情,汤赋梅不愿意多讲。
      因为每说一次,都是揭开一次伤疤!
      面对三姐汤赋秀的询问,汤赋梅本不愿多说。
      可鬼使神差,她还是娓娓说了起来……
      “那个晚上,我带着安安悄悄离开家,半夜赶到镇上,恰好遇到一辆去外地拉货的一辆货车……”
      司机是个热心肠,看到大半夜有母子俩沿着大马路往县城的方向去。
      便停下车询问。
      汤赋梅扯谎说,自己一个长辈生病住院,她们母子俩要去探望。
      司机直接让母子俩坐进驾驶室。
      到了县城,目送司机开着车离开。
      母子俩找了个麦秸垛凑合了一晚上。
      翌日黎明时分,买了去青屿市的车票。
      上午十点左右,又坐上火车,一路南下,辗转到了粤省。
      人地两疏,当地人说的话又听不懂,还要时刻提防被抓住遣返回青屿市……
      一开始,母子俩吃了不少苦。
      好在,老天爷偶尔睁了睁眼睛,给了多灾多难的母子俩一条活路。
      汤赋梅找了份给“劳改犯”做饭的活计。
      过了几年,深市成立特区,需要大量劳动人口去那边搞基建。
      本来呢,汤赋梅还没动心,她觉得给“劳改犯”做饭,能够养活她跟陈安,挺知足。
      可听说深市那边的工资很高,只要肯吃苦,想挣到钱很容易。
      汤赋梅想到自己还有个儿子,就动了心,买了船票,带着陈安又辗转去了深市。
      “……,我找了一份清洗、修补渔网的工作,虽说工钱少了些,但东家管饭,修补渔网找到的渔获,也让我们带回家改善生活。”
      “日子终于安定下来,时隔不久,安安也找了份在码头扛大包的活儿……”
      有住的地方,有虽然微薄但却稳定的收入,母子俩开始憧憬美好未来。
      提到陈阳,陈安建议说,寄更多钱回去,让弟弟能够考个好大学,将来母子三人团聚……
      汤赋梅便增加了每个月寄钱的数目。
      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可是好景不长……
      那天早上,陈安像往常那样外出做工,工作期间突然下了一场大雨。
      大部分人都回了家换衣服,只有陈安跟了了几个工友,舍不得半天的工钱,硬挺着做事。
      结果傍晚回到家,人就发起了高烧。
      等汤赋梅做好饭发现不对劲儿,央求邻居把陈安送去就近的医院,已是回天乏术……
      陈安病故后,汤赋梅一蹶不振,不吃不喝在床上躺了三天。
      “在床上躺着,我就想啊,我这个做母亲的,连儿子都照顾不好,我还做什么母亲,就想着跟安安一块去。”
      她强撑着出去买了一瓶农药,独自去到海边。
      先把陈安的骨灰撒进大海,又拧开农药瓶。
      刚准备喝,被一个赶海的老大爷及时制止,并打了汤赋梅一巴掌,大声训斥一番。
      汤赋梅伤心

第434章 话说当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