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举个例子吧。”
“咱们厂,只是生产车间的工人师傅,目前总共有七十二人;”
“据我所知,青屿市另外两家罐头大厂,只是一条产线的工人,比咱们两个车间加起来的工人都要多!”
“可你知道吗?”
“咱们厂的产量,比其中一家大厂的产量多,更是差一点点就能追平另外一家大厂的产量!”
杨万里接话,说道:
“小陈,你的意思我明白。”
“可是你说的那两家罐头厂,毕竟都是公有性质,人员冗杂,一线调度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总之,公有企业的毛病,在那两家大厂同样很明显!”
“换句话说,那两家大厂,之所以产量不高,完全是因为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
陈阳由衷地朝杨万里竖了竖大拇指。
心里暗道:这老爷子不愧是开公司的,一下子就说中了那两家大厂,存在的核心问题。
昨晚上,杨晓蓉将自己父亲告诉她的一些事情,全部都转告给了陈阳。
“十年”结束之后,杨万里带着杨晓萱回到了徽省老家。
他没有接受,组织给他安排的工作。
而是托关系去了香江,在那边呆了差不多一年,才又返回徽省与杨晓萱团聚。
父女团聚后的经历,杨万里没跟杨晓蓉细说;只是说,杨晓萱在他回到徽省之后不久,就去了大漂亮那边学习金融。
等杨晓萱去年学成归来,杨万里一手创办的航运公司,也做到了全国数一数二的规模;
而杨晓萱去大漂亮那边,学习金融管理,唯一的目的,就是帮助杨万里将事业做大做强……
……
“叔,您说的很对,那两家大厂,在管理方面的确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陈阳不想就这个问题,跟对方掰扯,说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且不可避免的事情。”
“毕竟,那两家罐头厂,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实际上,在我看来,与那两家罐头厂一样性质的其它厂子,不用太久,便会被整个时代无情抛弃;”
“届时,国有工厂倒闭潮,必然会造成下岗潮,全国范围内,同时也会迎来一次创业高峰!”
他是说九十年代,那一场影响极广的下岗潮。
任谁都不会想到。
人人艳羡的铁饭碗,仅仅一夜之间便碎成了渣!
数以百万计的工人,一觉醒来,从此换了个身份,下岗职工!
刘老师倾情献唱一首感人肺腑的《从头再来》;
《我的歌声里》作者的母亲,开始剑露锋芒,用许多下岗职工的抚恤金,送自己的拜金女儿,去了国外留学……
想起再过几年,便会到来的下岗潮。
陈阳心里不禁一阵唏嘘。
这天,就快要变了!
杨万里从震惊中回过神,抬头,有些失神的看着对面的大女婿。
好一会儿,他才艰难地岔开话题,道:
“小陈,昨天傍晚,你跟我和萱萱说,你们公司,有需要海运方面的业务?”
“你能不能详细说一说?”
第250章 天,快变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