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6章 察里津会战[2/2页]

穿越:开局面对军阀混战 沧海残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晚,邓尼金命令继续冲击。
      2月2日,熊军再次发动进攻,再次失败。
      2月3日,熊军试图从北面实施突击,恢复同第62集团军的联系,又遭到失败。
      2月5日,熊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帝国军突破了察里津城防,从南面突进到伏尔加河,把守卫城市的第62集团军同战场上的其他部队分隔开来。
      2月6日,帝国军开始攻城。
      而在此之前,帝国军轰炸机已经用燃烧弹将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对察里津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
      黄御第2集团军担当主力,从城北实施猛烈突击。
      陈铭指挥第4装甲军则从城南推进,策应黄御在城北的主攻。
      熊军第62集团军和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察里津市区的任务。
      2月7日,帝国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敌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
      察里津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
      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攻入城内的帝国军用火焰喷射器一间房屋一间房屋地清扫,用重炮和坦克一座房子一座房子地轰击。
      熊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
      刚刚赶赴城中的熊军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帝国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
      其先进的通讯系统和雷达等预警设备对此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面对如此战术,熊军指挥官试图让部队贴近作战,使帝国军的炮火优势发挥不出来,但帝国军的单兵武器同样碾压熊军,这样的战术毫无作用。
      2月8日,帝国军对马马耶夫高地实施重点突击。
      该高地是察里津城中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和控制全城。
      熊军第62集团军司令部即设在这里。
      经过一天最为残酷的战斗,帝国军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
      但在2月9日,熊军近卫第13师渡过伏尔加河进入察里津,突然向帝国军发起反冲击,试图夺回了该高地。
      但是帝国军做了提前准备,近卫第13师被帝国军密集的炮火击退死伤惨重,当天便不得不撤出战斗。
      2月11日,帝国军军占领了市中心,19次日冲进了北部工厂区并建立了稳固的阵地。
      这样的战斗持续到2月18日,帝国军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城内的熊军完全歼灭。
      在这一天,最后一支熊军部队—一个炊事班拿着武器在一面枪毙后面做了最后的抵抗。
      在240毫米重炮轰塌墙壁,帝国军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击毙之后。
      察里津正式落入帝国手中。
      同时城外广袤地区上被围的熊军部队也迎来了末日,熊国最后的有生力量被彻底消灭。

第176章 察里津会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