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这一个月中,将帝国军精简整编至三十个师,剔除了军队中战斗力较弱的士兵。
      同时利用日曼国东亚细亚公司给他提供了六个师的装备组建了第一师到第六师共六个精锐步兵师作为抵抗列强入侵的主力军。
      其中十五个守备师的战斗力较弱,若是正面迎战敌军恐怕会迅速崩溃,影响战局,因此被派遣到周边三省驻扎布防。
      十五个战斗力较强的主力师被集中到直隶行省,准备迎战敌人。
      华甫认为敌人一定会从永平府或直接从顺天府登陆,然后直击帝都,以最快的速度攻占帝都,逼迫帝国求和。
      为此,华甫在两处可能的登陆场构筑了坚固的岸防工事,配合陆基炮台,组成抵御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六个主力师被他部署在海岸防线的后方,一旦敌军登陆行动受挫,后方的精锐部队就立刻发起反击,争取在海岸线上就挫败列强的第一波攻势。
      在六个精锐师的后方则是依托城市和村镇组成的纵深防御网络,若前线作战失利,则依托纵深防御层层阻击。
      华甫的作战计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他初步估计日曼国和奥国的联军大概在六个师以上,只多不少。
      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哪怕把帝国军主力拉出来当面锣对面鼓地干上一架,帝国军也大概率会战败。
      所以华甫只能寄希望于拖垮联军后再行议和。
      除了帝国军外,华甫急电周边三省督理立刻出兵,共纾国难。
      鲁省的张效坤当即同意,出兵五个师协同帝国军作战。
      豫省的周子玉也立即停止了与皖省督理萧衡的战争,在豫省方面付出了一些代价后双方很快议和。随后周子玉率领豫军的四个主力师同华甫会师。
      晋省的龙百川则依旧是以自保为主,借故推脱,拒绝出兵。
      在华甫的严词命令之下,他不情愿地派出麾下的得力干将徐晨率领两个二流步兵师前去支援。
      出兵前他还特意交代徐晨,如果帝国军抵挡不住敌军,就立刻率领晋军撤退,千万不要和敌人死磕。
      就这样一直都是随时准备跑路的军队,又怎么能指望其战斗力呢。
      华甫自然也是知道龙百川只求自保的消极态度,所以他也不指望后者能够在战争中发挥什么作用。
      至此,华甫一共集结了三十一个师的兵力准备迎战日曼国和奥国的联军。
      帝国即将遭到日曼国和奥国联军入侵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帝国境内。
      大部分督理对此也是有心无力,帝国境内各方势力纷乱复杂,不到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是很难排除嫌隙,共御外敌的。
      帝国四省周边各省的督理都有意同帝国军合作,抵抗外敌的入侵。
      比如陕省督理章焕,皖省督理陈雪轩和鄂省督理萧衡三人就积极表示了协助帝国军抵抗外敌的意愿。
      但是华甫拒绝了。
      在秦牧出现之前,帝国军的平均实力是全帝国境内战斗力最强的,甚至连得到倭国支持的奉军无法与之抗衡。
   &nbs

第73章 迎战[1/2页]